個別企業為何感覺減稅有“溫差”
個別企業的實際感受與減稅數據有“溫差”,是多種主客觀原因造成的,但這不能否認減稅降費的客觀效果
近年來,一系列減稅降費政策措施相繼出臺,實體經濟企業成本不斷降低,企業營商環境不斷優化。2016年,僅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一項,就降低了企業稅負5700多億元。今年采取的一系列減稅降費措施,預計全年將為企業減負超1萬億元。但與此同時,個別企業的實際感受卻與這些數據存在一定“溫差”,個別企業感到減稅降費效果不明顯,負擔仍然比較重。為什么會有“溫差”存在?
必須明確的是,一系列減稅數據是科學嚴謹地計算出來的。比如,對于營改增減稅數據,財政部部長肖捷曾表示,都是根據納稅人自主申報的基礎數據匯總出來的,不是拍腦袋估算的。
據統計,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一年中,累計減稅6993億元,98.7%的試點納稅人實現稅負降低或持平。分行業看,新增試點建筑、房地產、金融和生活服務四大行業累計減稅2419億元,前期試點的“3+7”行業累計減稅2162億元,原增值稅行業,主要是制造業累計減稅2412億元。
減稅降費帶來的效果是看得見摸得著的。那么,為何有個別企業仍感到減稅降費的效果不明顯呢?首先,在經濟下行壓力下,企業面臨的生產經營形勢往往較為困難,尤其是成本壓力來自多方面,包括稅費、融資、制度性交易成本等,對成本壓力敏感度較大。如果企業只是在稅費等少數方面降低了成本,仍會存在政策紅利被抵消或部分抵消的情況,對成本“痛感”減輕往往感受不明顯,甚至會覺得稅費負擔并沒有下降。
其次,企業稅負增減變動不僅受政策制度影響,同時也受制于經濟、管理和財務等多方面因素影響。上海財經大學近日發布的《中國全面實施營改增試點一周年評估報告》指出,由于增值稅特殊的抵扣機制,受投資周期、管理情況、盈利能力等因素影響,納稅人的稅負水平在不同時點存在一定波動,減稅企業并非在每一時點均出現稅負下降。
普華永道中國內地及香港流轉稅主管合伙人胡根榮也認為,營改增的全面實施在降低企業稅負、引導產業分工與協作、促進區域經濟與國民經濟發展的同時,對企業稅務管理與發展戰略提出了新的要求,個別企業覺得稅負重,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自身管理與企業戰略不能及時適應稅收政策。
此外,還存在一種情況,即營改增后,企業支付的增值稅需要憑增值稅專用發票抵扣,這種嚴密的抵扣鏈條機制以及增值稅專用發票嚴格規范的管理,使得買賣雙方互相監督、互相約束,提高了征收效率,過去一些企業適用營業稅時應繳未繳的問題浮出水面。這種情況會使個別企業感到負擔加重,但必須看到,這是依法納稅的要求。
總之,國家推出減稅降費措施帶來的政策紅利是實實在在的。個別企業的實際感受與減稅數據有“溫差”,是多種主客觀原因造成的,但這不能否認減稅降費的客觀效果。今年我國繼續實施了一系列新的減稅降費措施,多措并舉為企業降成本。對于個別企業仍存在稅費負擔較重的情況,有關部門應積極幫助企業分析原因、尋找對策,企業也應當安排合理的商業模式以適應稅制變化,以便更好地享受改革紅利。
?
?
?
相關鏈接:
海南2016年度穩崗補貼將于近期發放 申請企業要符合兩個條件?
·凡注明來源為“??诰W”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