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里那些剛剛走出校園的年輕人忙著找工作。但在招聘市場中,一些公司打著入職前培訓的名義,讓找工作的年輕人參加價格高昂的培訓課程,并許諾培訓后就能入職工作。要是交不起學費,公司就讓年輕人辦理貸款。
小王想找一份信息技術方面的工作。通過招聘網站,他向一家公司投了簡歷。順利通過了前兩輪考試,但在最終的面試后,公司卻告知他:“因為經驗不足,不能入職。”小王以為這份工作黃了,但公司的補充說法又給了他希望。
公司讓他參加一項為期六個月的職業技能培訓,培訓后就能入職。想著熬過培訓就能掙高薪,小王答應了,并簽下了一些公司提供的協議。其中包括手持身份證拍照的環節,并提交了銀行卡信息,還簽署了一些包括培訓費用數額的合同,但小王當時并沒有仔細看。
六個月的培訓很快結束,小王卻還是沒有工作。公司以“不合格”為由,拒絕他入職。沒有等來工作,小王卻等來了催款短信。原來,小王簽署的那一系列協議,其實就是貸款支付培訓費的協議。根據貸款協議,小王的培訓費為26800元,利息為15%,要在兩年半以內還清。也就是說,小王已經欠下了30820元。
對于初入社會的小王來說,這筆錢實在有點多,他想找公司問問。貸款是招聘的公司與一家網站合作操作的。與網站聯系后小王才知道,貸款的手續很齊全。那些簽字的合同,那張手持身份證拍攝的照片,都是用來貸款的手續。如果要通過法律途徑解決,小王的勝算很小。小王的經歷并不是個案,他與其他一些受害者聯合在一起,希望討回公道。記者發現,他們受騙的經歷類似,都是在找工作時落入培訓陷阱,從而在匆忙中簽下了貸款合同。
記者查閱發現,這樣的案例此前也曾在全國多地發生。招聘的公司事先許諾培訓后一定入職,從而誘導求職者參加培訓。對于培訓費用,招聘公司一般會用可以分期付款,入職后從工資里扣除的說法來說服求職者。事后一旦有求職者提出異議,招聘公司和合作貸款的公司就會拿出求職者已經簽好的那些合同,讓求職者無話可說。(記者李嘉瑞)
?
相關鏈接:
創業大學生分享創業路:順勢而為 學會吃苦?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