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李堯? 文圖
楊金安是中信重工的一名一線煉鋼工。他給記者留下的最深印象就是爺們兒。工作環境艱苦,不改初心煉鋼工是一個很驕傲的職業。當年,我國曾把鋼鐵產量作為衡量一個強國的標志;煉鋼工,也是一個很艱辛的職業。生產作業勞動強度大、粉塵多、溫度高、噪音強,是鑄鍛公司全部生產一線最辛苦的崗位。尤其是夏天,當室外溫度達到37、38攝氏度的時候,車間的溫度一般都在55攝氏度上下,爐前能高達70攝氏度,在這樣的高溫環境中,他們還要不時的攪動通紅炙熱的鐵水,濕透了的衣服緊緊貼在背上。火紅的煉鋼爐前,陣陣熱浪襲來,伴隨著不斷噴濺的鋼花,四周的空氣似乎都停止了流動。
由于高強度、高危險、環境差,這些年,不少人設法換了輕松的崗位,新來的年輕人一試崗,就走了一大半,愿意干的人越來越少了……但他在煉鋼的崗位上,一干就是三十多年。為了煉好鋼,他曾連續三個月白天黑夜泡在廠里,采集第一手資料,做數據記錄,檢查原材料質量,站在煉鋼爐前觀察、冶煉,全天候全流程的跟蹤。三十幾年來,他堅持記煉鋼筆記,工作中有什么感悟、體會、創新他都記下來,以便以后攻關解難;煉鋼時有什么經驗、教訓、瑕疵他也記下來,以便以后完善改進。32年的煉鋼筆記,厚厚一摞已經有50多本。
超臨界轉子鋼是一種高難度、高附加值的鋼種,被廣泛運用在電力領域。由于對煉鋼技術要求非常苛刻,長期以來,我國所需的超超臨界轉子鋼幾乎全部依靠從國外高價進口。國內許多大公司經過多次試產也都沒有成功。在同行業大企業都已無計可施的情況下,楊金安主動請纓,帶領工作室的成員,經過反復研究、探討和試驗,最后憑借多年的實踐經驗和對煉鋼工藝的反復推敲,他們一次攻關成功,煉出了超超臨界轉子鋼,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而且煉鋼成本也大大降低,只有國外進口的三分之一,長了我國煉鋼產業工人的志氣。
參與國家重大項目,他為國盡忠
近年來,楊金安參與了許多關乎國家裝備制造業地位和聲譽的重要鋼種的冶煉工作。中海油加氫項目開發生產過程中,他帶領工作室成員憑借長期積累的豐富冶煉生產經驗,通過查閱相關資料,改進和優化操作工藝,攻克了冶煉過程中化學成分難以控制等一個個難題。
出口伊朗的石化加氫筒節,材質要求高,錠型單重338t,他帶領班組成員采用6爐鋼水、多包合澆方案完成了我國迄今為止國內技術要求最高、單體重量及規格最大的石化加氫鋼錠。此項成果正在申報國家工人科技進步二等獎。三年來,石化加氫鋼他們總計冶煉出8000多噸,創產值1.3億元,在同行業中獨占鰲頭。
?
?
相關鏈接:
【中國夢·大國工匠篇】吳慶富:堅守一線 不忘初心
【中國夢·大國工匠篇】用“熱愛”堅守一線 李志瑤創造航天工業奇跡
【中國夢·大國工匠篇】礦井“活地圖”王豐偉:小身板大能量
海南將選樹10名“天涯工匠” 入選者一次性獎勵1萬元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