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年的三個6.7%到今年連續兩個季度的6.9%,在中國經濟邁上一個“小臺階”的同時,海外出現發展重走老路的質疑聲。(8月20日中國新聞網)
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是治國理政的重要原則,也是做好經濟工作的方法論。環顧中國經濟一直以來的良好表現,不僅僅有結構調整中的“進”,更重要的是在合理的產業結構形成上和新動能的轉換中有更大的“進”。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3.1%,網絡消費同比增長33.4%,日均新登記注冊企業1.56萬戶……中國經濟半年報中披露的一組組亮眼數據積聚在一起,向人們昭示著一個正在發生的事實:中國經濟正在迸發出增長新動能。
首先,消費取代投資成為經濟增長主要推動力。隨著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國經濟步入“中高速、優結構、新動力、多挑戰”的新常態,迫切要求中國經濟聚力轉型升級,加快結構優化。數據顯示,上半年,最終消費支出對中國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63.4%;服務業增長對國民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59.1%,從中不難看出,消費和服務業繼續發揮對經濟增長的基礎性和主引擎作用。誠如專家所說,隨著居民個人經濟狀況的改善,中國消費者的消費水平正在向富裕型、發展型消費轉變,消費升級正持續發酵。從橫向來看,越來越多商品品類加入消費升級大軍;從縱向來看,除一線城市,許多三四線城市包括農村消費升級趨勢也非常明顯??梢韵胍?,消費升級仍會持續拉動中國經濟增長。
其次,新產業新模式為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注入新動力。伴隨著創新驅動戰略深入實施,創新引領作用不斷強化,科技創新步伐不斷加快,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蓬勃發展,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新產品不斷涌現并茁壯成長,為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注入新的強勁動力。今年上半年,規模以上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8%,規模以上工業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3.1%,分別高于整個規模以上工業3.9和6.2個百分點。同時,網絡約車、在線教育、醫療等各種新產業、新模式、新產品不斷涌現,這些都為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注入新的強勁動力。以分享經濟為例,2016年中國分享經濟實現市場交易額達3.45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103%,參與分享人數達6億,提供服務者人數約6000萬。
其三,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經濟穩定增長注入持久動力。在經濟增速穩中向好的同時,中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步伐并沒有放緩。今年上半年,以“三去一降一補”為主要內容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深入推進,全國工業產能利用率為76.4%,比上年同期提高3.4個百分點;6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積同比下降9.6%,降幅比3月末擴大3.2個百分點;5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為56.1%,同比下降0.7個百分點;前5個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為85.62元,同比減少0.04元;短板領域得到加強,上半年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業、水利管理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教育投資同比增速明顯快于同期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據悉,中國全年預期可為企業減負超1萬億元。不久前經合組織(OECD)一份名為《G20結構性改革進展的技術性評估報告》指出,中國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了生產率增長、高水平就業。從一定意義上說,作為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重大創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正為中國經濟穩定增長注入持久動力。
最后,企業營商環境改善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關鍵動力。營商環境是一個國家或地區有效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參與國際競爭的重要依托,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軟實力的重要體現,是提高國際競爭力的重要內容。世界銀行發布的一項報告表明:良好的營商環境會使投資率增長0.3%,GDP增長率增加0.36%。今年以來,作為本屆政府的“先手棋”,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持續深入推進,有效優化市場環境。伴隨著商事制度改革、公平競爭審查制度實施等一系列改革的推進,讓市場營商環境大大優化。洛桑國際管理學院近期公布的2017年世界競爭力報告稱,中國競爭力排名從上年的第25位躍升至第18位,首次進入前20位。此種語境下,給市場讓位,為企業松綁,讓群眾舒心,極大地激發了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成為推動中國經濟增長的關鍵動力。
誠如德國《世界報》報道稱:“多年來,國際上一直有人唱衰中國經濟?,F在,中國再次公布好得驚人的數據。中國經濟火車頭正開足馬力。中國以此戳穿了多年來唱衰中國經濟的全部謊言。盡管近年來,經濟已不再像10年前一樣保持10%或以上的增長速度,但中國經濟仍在不斷前進?!笔澜玢y行最新《全球經濟展望》報告說,中國經濟增長勢頭保持穩定,經濟再平衡不斷推進將增強未來經濟增長的可持續性?;赝^往,經濟新常態下,中國經濟已經呈現出的新的格局,展望未來,只要保持戰略定力,謀劃長遠發展,堅持改革創新的中國經濟,定能延續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更好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
·凡注明來源為“??诰W”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