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黃帥
或許保溫杯制造商們絞盡腦汁也想不到,黑豹樂隊的趙明義手持保溫杯,竟然成了近日網上被熱炒的話題,“保溫杯”成了人們調侃所謂“中年危機”象征。
古人云,“時光只解催人老”,青春容顏伴隨時光而消逝,本來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中年人面對自己松弛的皮膚、挺起的啤酒肚,偶爾說幾句俏皮話,調侃一下中年生活的尷尬和窘境,也是稀松平常之事。為何趙明義“保溫杯”的梗能走紅網絡?
符號構建了人們對世界的認知,尤其在網絡文化里,符號成為網友寄予情感的載體,“保溫杯”是一個隱喻,不少人眼中只有坐辦公室的體制內中年人才會整天用“保溫杯”,以至于聯想到“喝喝白開水、看看報紙、刷刷手機”的中年庸常生活。其實,此符號本身并不足為道,但一向給人青春、反叛、熱血的搖滾樂手和它“同框”,就是十分刺激眼球的意象了。不少網友對此深感無奈,甚至難過,宣揚“我不相信”“一無所有”理念的青春樂手怎么能向庸常的生活投降呢?
上世紀90年代,正是趙明義和他的粉絲們的“黃金年代”。二十多歲的小伙子,用搖滾樂來詮釋世界,用渾身的精力來反抗觀念束縛,來追尋他們內心的理想國。只是,時光的淘洗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用王小波的話說,“在我一生的黃金時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愛,想吃,還想在一瞬間變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后來我才知道,生活就是個緩慢受錘的過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后變得像挨了錘的牛一樣。我覺得自己會永遠生猛下去,什么也錘不了我。”或許,趙明義內心深處依然“永遠生猛”,但他的同齡粉絲們,更多身處中年的網友們,卻有深沉的無力感。
比起同齡人,趙明義還算保持了較為青春的姿態,沒有夸張的小肚子,也沒有言語上的滄桑,甚至還帶有一點中年大叔的幽默和狡黠。但即使是這樣,粉絲們依然感到無奈,當他們將自己的中年焦慮感投射到“保溫杯”上的時候,就會對它過度闡釋,直到借此發泄內心的焦躁憤懣,就像曾經在撕心裂肺的搖滾樂聲中發泄青春荷爾蒙一樣。
耐人尋味的是,更多85后、90后的年輕人也是“保溫杯”話語場上主力軍。此前,已有不少言論批評年輕人的所謂“中年心態”,年輕人未老先衰,在生理上還生龍活虎,在心理上卻已經出現了“中年危機”。吊詭的是,命名“中年危機”、調侃中年大叔最多的,還是中年人本身,年輕人把自己往“他者”的標簽上靠攏,這到底是為什么?
其實,對此大可不必焦慮,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文化理念。面對重重生活困境的年輕人,過早地接觸到蹉跎而沉重的現實,其心態未老先衰,也就在所難免。須知,青年既是年齡標簽,也是文化身份。
在古代,并沒有什么青年身份,男女從生理成熟后,便直接步入結婚生子的狀態,甚至不到四十歲就過上了含飴弄孫的日子,其漫長的中年和老年階段讓人無法體驗青春的狂躁,也無法享受青春的曼妙多姿。因為社會上彌散著“中年老大”的文化觀念,少年得志成為文化的非主流,中國現代文化先驅們才會極力呼吁“青春中國”的構建,要摒棄對中年庸常文化生態的迷戀,讓反抗權威、解構意義和獨立思考的青年文化成為主流,青年身份及其價值系統也由此確立。
與其說人們懷念的是黑豹樂隊的青春姿態,不如說是懷念曾經青春激揚的歲月,懷念那個一切在加速流變的時代。人們并不會因為手持“保溫杯”就拋棄曾經的搖滾偶像,會會對自己逝去的青春和日漸深重的現實感而感到悲傷。
詩人北島曾言,“那時我們有夢,關于文學,關于愛情,關于穿越世界的旅行。如今我們深夜飲酒,杯子碰到一起,都是夢破碎的聲音”。圍繞趙明義“保溫杯”符號展開的輿論漩渦,或許只是類似話題的開始,隱喻背后的現實問題,不論是中年人還是年輕人都會面對。但并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出驚天動地的大事,在青春激流歲月后返回庸常的世俗生活,也不是“投降主義”,正如詩人穆旦所說,“我的全部努力,不過完成了普通的生活”,對此,也不必太驚愕,這或許正是人生常態,以平常心看待是必要的。(黃帥)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