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論壇現場。 孫睿 攝
中新網青海格爾木8月22日電 (孫睿)2017中國青海柴達木綠色循環發展論壇22日在青海省格爾木市舉行。多位代表在該論壇上表示,發展綠色循環經濟是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必然要求。
近年來,世界最大循環經濟園試驗區——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堅持綠色循環發展理念,以特色優勢資源綜合利用為切入點,大力統籌資源集約利用與產業協調發展,在綠色、循環、低碳發展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給當地企業帶來巨大發展機遇。這成為“2017中國青海柴達木綠色循環發展論壇”業界內的共識。
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副司長王燕說,當前中國仍處在工業化中期階段,工業占國民經濟相當大的比重,是消耗能源資源和產生排放的主要領域。伴隨工業的快速發展,大量資源能源被消耗,污染物排放也給生態環境帶來了巨大壓力。2016年,中國工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約33%左右,但工業能源消費量占全國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近70%。工業領域的大宗資源消耗量占全社會90%以上,水資源占四分之一左右。中國工業資源供求矛盾突出,還表現在對全球資源的需求量大、對外依存度高。
“如何改變過度依靠資源能源消耗和低成本要素投入的傳統增長模式,加快實現工業綠色轉型發展,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大課題。”王燕分析說,而工業的綠色發展水平直接影響甚至在現階段直接決定著生態文明建設的成效。為此,全面推行綠色制造,實現綠色循環發展,既是解決中國當前面臨矛盾的有效舉措,更是培育發展新動能、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2016年中國經濟總量占全世界比重為14.84%,但能源消費占全球消費總量的近五分之一,水泥、鋼鐵、氧化鋁、精煉銅的消費分別占全世界消費總量的一半左右;同時,中國廢棄資源利用總量達19億噸,其中有色金屬、紙漿等產品1/5-1/3的原料來自再生資源,成為中國可持續發展和資源安全保障的重要支撐。‘十三五’期間,年均6.5%左右的經濟增長仍然會帶來資源消耗和污染物產生量的剛性增長,資源環境瓶頸約束短期內不會發生根本改變。”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環資司司長任樹本說,因此,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有利于促進資源利用方式變革,構建覆蓋全社會的資源高效循環利用體系。這既是現實的需要,也是戰略的選擇。
任樹本說,未來中國還將循環經濟發展融入國家區域發展戰略,在京津冀地區推動產業發展與生活系統的循環鏈接,實現生產過程“水、氣、熱”資源化供應生活系統使用,促進城市生產和基礎設施、園林綠化、交通體系、建筑體系、廢棄物回收體系等系統與城市生活系統的循環鏈接;在長江經濟帶以園區循環化改造為切入點,推動實現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實現資源跨企業、跨產業、跨區域的循環利用。
“當前,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發展速度、發展方式、發展模式以及經濟增長動力都在發生著深刻地變化,對試驗區提升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要同時做好‘加法’和‘減法’,既要通過加嚴能耗、環保等準入門檻推動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也要大力發展綠色制造產業,積極推廣節能環保裝備、產品與服務,建設綠色工廠、綠色園區,實現綠色增長。因為綠色循環發展是建設生態文明的必然要求,也是實現工業轉型升級、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的根本途徑。”王燕說。
全國政協副主席馬培華表示,發展循環經濟作為一種全新的發展理念、增長方式和消費模式,是中國生態文明建設、實現綠色轉型的必由之路,這對改變長期以來促成單一的經濟發展方式、解決發展過程中的資源約束和環境污染問題提高了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增強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實現經濟環境的有序利用,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意義。(完)
?
?
?
相關鏈接:
9月電影市場 進口片撐起前半程國產片后程猛發力?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