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駿:3年“央行智囊”重回體制外
擔任央行首席經濟學家三年后卸任,被評價為央行“宏觀經濟對外發言人”
8月13日,在央行尚未對外發布消息前,央行首席經濟學家馬駿通過郵件對媒體證實,將去職央行,計劃數月后加入清華大學國家金融學院。
從三年前罕見地被央行聘任為“首席經濟學家”,外界對頂著“體制外”、“海歸”頭銜的馬駿抱有期待與疑問交織的復雜情緒。3年之后,馬駿被外界評論為“央行在宏觀經濟研究領域的對外發言人之一。”
在業內看來,在央行的三年,使得馬駿“變了不少”,他不再像以前那樣頻繁發布博客和微博。在他眼中,影響政府是經濟學家最重要的角色,但在外界看來,馬駿在央行三年更多扮演“智囊角色”,首席經濟學家的政策影響力目前難以判斷。
央行“非正式發言人”,多次平息市場不安
三年前,擔任德意志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13年的馬駿轉投央行。彼時,央行剛剛開啟聘用外部經濟人才的大門,馬駿的央行首席經濟學家職位也是央行首次設立。
謙遜、低調——幾位受訪者均向新京報記者如此評價馬駿,“他不喜歡談論研究之外的其他事。”
但每逢重要經濟議題,特別是在社會上引起爭議的話題,總能看到馬駿的觀點,這已經成了經濟領域有目共睹的畫面。在任職央行前,馬駿常在微博、博客上發聲,除了宏觀經濟政策、人民幣國際化、國家資產負債表、養老金政策之外,他還談到對PM2.5治理、二胎政策等具體民生問題的觀點,引發網民討論。其個人微博上有逾百萬“粉絲”。
2014年,馬駿赴央行上任后,便在社交媒體上“消失”了。當年上任央行研究局首席經濟學家不久,馬駿就停更了微博和博客,他后來的公開發聲多通過媒體或論壇,內容主要是針對央行的一些具體政策做解讀。
曾在國家外匯管理局擔任國際收支司司長的管濤認為,馬駿在央行充當了一種溝通市場的橋梁作用。
3年里,馬駿的發聲多次平息了市場的不安,媒體稱他為“央行在宏觀經濟研究領域的對外發言人之一。”2015年10月,央行決定擴大信貸資產質押再貸款試點,有人士認為此舉將釋放7萬億流動性,驚呼“中國版QE來了”。傳言流傳3天后,馬駿接受采訪時明確否認此說法,并表示當年M2增速目標沒變。央行介入后,市場恐慌情緒逐步平息。
交通銀行分析師唐建偉認為,“一些政策出臺后央行的官員往往不好評論,這時內部的經濟學家發聲,就能澄清一些不準確的解讀。”
去年12月底,央行發布大額交易報告新規后,有聲音解讀稱其變相調低了5萬美元的購匯額度,因為“個人申報很可能被拒”,此消息在社會上引發爭議。馬駿次日便通過媒體以“三個不”回應,強調新辦法主要用途是供反洗錢部門進行資金監測分析,不影響正常外匯業務辦理,不改變境內個人年度購匯便利化額度,不涉及個人外匯業務政策調整。隨后,外管局也作出相同表態。
“很多匯率方面的政策解釋并不是由官方發言人對外發布,而是由馬首席出來溝通。”管濤向新京報解釋說,馬駿作為央行研究局的首席經濟學家本身帶有政府背景,但又較體制內官員官方背景較淡,其溝通可有效改善和市場的關系、增加貨幣政策的預期引導。
曾將影響政府決策看作經濟學“重要價值”
公開資料顯示,馬駿曾在德意志銀行工作13年。在德意志銀行擔任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期間,他成為一位真正“市場導向”的研究者,所服務的對象不僅包括德銀本身,還有數百家全球最大的機構投資者。
“他在德銀時對中國問題有長期深入的研究,愿意投身政策方面的研究、宣傳和溝通。”管濤認為,而對央行來說,選擇馬駿,則是看中了他溝通國內外機構的經驗。
在外界看來,個人興趣或驅使馬駿加入央行。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金融界人士向新京報表示,據其了解,馬駿在就任研究局首席經濟學家前,曾在央行金融研究所做過一段時間訪問學者,“他一直對央行感興趣”。
在馬駿看來,影響政府決策是經濟學重要的價值。在母校復旦大學管理學院官網一篇介紹校友馬駿的文章稱,馬駿在IMF(國家貨幣基金組織)工作時曾參與對多個國家進行援助。“對于經濟學家來說這是極為難得的訓練,因為大多數經濟學家都很少能夠真正經歷制定決策的過程。學術理論只有切實運用到實踐中來,才能展現它真正的價值。”文章引用馬駿的話寫道。
不過,這一初心是否實現,不得而知。8月19日,第二屆“天津綠色金融論壇”上,馬駿委婉拒絕了新京報記者的采訪。“等我去高校,自由了后,再談這些。”
在多位金融機構的首席經濟學家的眼中,“馬駿在央行這三年多,更多扮演智庫或者智囊角色。”其中一金融機構首席經濟學家表示,研究局首席經濟學家的影響力目前難以判斷:“目前無法確定他的報告或者研究被有關部委采納。”
不過,也有金融界人士認為,馬駿在某些領域的觀點、影響力可能會逐漸體現。
接近央行的人士透露,在2014年3月入職央行之前,馬駿曾在央行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研討會上提出中國應該構建“事實上”的利率走廊,以穩定短期利率,為將來過渡到新的、以政策利率為中介目標的貨幣政策框架做鋪墊。此后,他又在他牽頭的《新貨幣政策框架下的利率傳導機制》一書中,明確提出應該弱化對M2作為中介目標的意義,將M2的點目標改為區間的建議。業界人士認為,這些建議,在短期內或許無法馬上實現,但對中期的宏觀調控框架改革可能會有意義。
從計算機學生到銀行家
如果從1992年在世界銀行擔任經濟學家開始算起,馬駿的經濟學家之路已經走過了25個年頭。但這對于馬駿來說,仍然屬于“半路出家”。
據馬駿母校復旦大學管理學院官網掛出的文章,馬駿本科就讀于復旦大學計算機專業。“讀了四年以后,我漸漸發現計算機只不過是一個工具,如果把這個工具運用到某些行業當中,說不定會更有意思。”
大四的某一天,馬駿經過食堂門口,看到海報上登有一則學校的競標廣告,是有關幾個經濟學的課題。他當時非常感興趣,就選擇了“上海電價改革”這個題目。作為一個非經濟學專業的學生,他不僅競標成功了,而且通過一系列的調研和分析,還在《上海經濟研究》雜志上發表了論文。“這讓我了解到經濟學并不是什么困難的事情。也算是我后來轉向經濟管理專業的一個契機吧。”馬駿說。
“一旦喜歡一項工作,就應該持續投入,耐得住寂寞,堅持不懈最終會在一個領域中領先。”馬駿曾在復旦大學計算機學院做了名為“從計算機學生到銀行家”的講座,并做了以上表述。
“勤奮。”曾與馬駿一同做研究的復旦大學副教授李治國對新京報記者談起馬駿時如是表示,“當年我們一起做國家資產負債表課題時,馬駿每個月至少從香港飛來上海一次,一待就是一整天。按理說我們老師時間相對充裕,但他比我們投入的時間精力更多。”
另外,與經濟學者通常習慣的從小角度研究入手不同,馬駿具備設定整體大框架、大格局的能力,從選題的設定到關鍵性結果的得出都是他在主導,“是一個能沉下心做深入研究的人”。李治國說。
自2009年起,其連續四年被《機構投資者》雜志評為亞洲經濟學家第一名。與“亞洲經濟學家第一名”評價并列的是,馬駿還被評為“各大外資銀行中對中國經濟前景態度最樂觀的經濟學家之一”。
此外,馬駿一直認為,國外投資者對中國的認識還很膚淺,這種情況應該得到改變。“我們也需要更多的經濟學家來讓世界更正確地了解中國,而不僅僅是靠幾份外國報紙。”馬駿早年曾這樣表示。
國際化背景經濟學家中“進入體制的少數人”
多年外資機構的經歷,馬駿身上有著鮮明的市場派經濟學家風格。
曾與馬駿有過接觸的一機構工作人員向新京報記者回憶稱,“有次來函,聯系人寫的是馬駿自己,別的部門一般都是寫手下的工作人員。他這人沒有官架子。”
但作為具有國際化背景的中國經濟學家群體中的一員,馬駿是其中選擇進入體制的少數人。在其進入央行前后,僅有原IMF經濟學家姚余棟、原PIMCO董事總經理朱長虹、原德銀亞洲區總裁張紅力選擇回國成為“體制內人”。
據媒體援引《南華早報》報道,央行剛提名馬駿時遭到內部的反對。另據華爾街日報透露,朱長虹赴任外管局時,一些同事也曾有抵觸情緒,將其視為沒有努力通過中國式逐級提拔認可的“空降兵”。
在馬駿進入央行之前,央行未設“研究局首席經濟學家”一職位。研究局下設九個部門,但新京報記者并未查詢到“首席經濟學家”隸屬于哪個具體的部門,央行至今未對該職位做出清晰描述。
“已經在央行這樣頂級的機構待過,去清華大學對他來說也許是最好的選擇。”某金融機構首席經濟學家評價馬駿的去職時表示,高校相對體制內自由度較大,“去清華算是回歸到體制外”。
另一金融機構的首席經濟學家則認為,“馬駿未來不會在清華大學從事純粹的教學或者學術研究工作,更多的還是做服務政府的政策研究”。
?
相關鏈接:
央行:金融機構信貸資源配置要向深度貧困地區傾斜
央行馬駿:雄安未來五年所需綠色投資或高達一萬億元
巴西央行:今年第二季度巴西經濟環比增長0.25%
央行否認曾發文禁用“無現金”宣傳:歡迎監督舉報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