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原過去!計算機模型模擬小行星撞地球后景象
美國全國大氣研究中心利用計算機模型模擬了地球在6600萬年前被一顆大型小行星撞擊后發生的一系列變化。
模型顯示,撞擊引發全球野火,產生的煙塵在光熱作用下越飄越高,進入大氣層,最后形成一層阻隔大部分陽光到達地表的屏障,使得地球整天變得像只有月光的夜晚,使植物無法進行光合作用。
這樣的黑暗可能持續了超過一年半,對海洋中的浮游植物影響最大,因為陸地上的許多植物已經在大火中毀滅。由于浮游植物是海洋食物鏈中的重要一環,海洋浮游植物大量死去帶來連鎖反應,最終導致許多其他海洋生物滅絕。
由于陽光無法到達地表,地表平均溫度驟降,陸地上溫度降低了28攝氏度,海洋上溫度降低了11攝氏度。
在地表溫度下降的同時,平流層的大氣溫度由于那里的煙塵吸收了太陽光熱而上升,導致臭氧被破壞,大量水蒸氣在較高處的大氣層積聚。這些水蒸氣在平流層中發生的化學反應使臭氧受到更多破壞。由于臭氧被破壞,地表煙塵散去后,破壞性數量的紫外線到達地表。
積聚在較高處大氣層中的大量水分使阻隔陽光的煙塵盤桓地表數年后突然瓦解。平流層中的煙塵也開始散去,使那里的空氣開始冷卻。這樣的冷卻使水蒸氣凝結成冰粒,從大氣層中洗去更多煙塵。所有煙塵在幾個月時間內就消失了。
此次研究的論文21日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月刊。(歐颯)【新華社微特稿】
?
?
相關鏈接:
環保大使周迅空降《天天向上》 為保護地球發聲?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