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聆聽法治中國前行的足音
政論專題片《法治中國》引起海口各界強烈反響
海口網8月24日消息(記者史瑞麗)連日來,法治一詞成為熱詞。政論專題片《法治中國》開播以來,在海口市社會各界引起強烈反響。各界人士紛紛表示,專題片從形式到內容非常接地氣,是非常有效的全民法治公開課,激發了全國各族人民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法治中國》共分六集,分別為《奉法者強》《大智立法》《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上)》《公正司法(下)》《全民守法》,今晚已經全部播完。該片以建設法治中國為主題,以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關于全面依法治國重大決策部署和重大成就為主線,內容涵蓋法治建設主要方面,既有權威、嚴謹的理論闡述,突出思想性和理論深度,又有豐富、生動的案例故事,體現人民群眾因法治進步而不斷增強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基層工作者:要知法懂法,用法律知識服務好人民
8月23日晚,在海口市國興街道文壇社區,由于剛剛搬遷,設施設備還不是很齊全,基層干部還是準時守在兩臺小尺寸的電腦顯示器前,集中收看《法治中國》。國興街道辦文壇社區書記、主任王小星說:“對我們這樣直接面對廣大群眾的基層干部來說,就是要知法、懂法、用法,作為基層部門,要運用法律的知識服務好居民,在為人民服務的同時,還要成為守法的榜樣,強化依法行政理念,讓社會更加和諧,社會更加法治。”
“道德引人向善,法治規范社會。”這是《法治中國》令海口市瓊山區依法治區辦常務副主任吳清洲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法治猶如天平,一邊是公共權力,一邊是公民權利。在他看來,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加快建設法治政府,涉及科學民主決策、轉變政府職能、加強制度建設、規范文明執法、矛盾糾紛多元化解等多個方面,其中堅持依法科學民主決策是依法行政的前提和基礎。?
海口基層執法人員在觀看《法制中國》后也深有感觸。海口市公安局交警支隊龍華大隊七中隊中隊長王和平收看第三集《依法行政》時,感受到了教育和鼓舞。他說,交警部門是直接面對群眾的窗口單位,每天的重要工作包括糾正駕駛人的違法行為等。“駕駛人既是交通參與者也是監督者,我們的任何一次選擇性執法或者執法不公,都會影響公權力機關的形象和法律的公信力。”王和平表示,近年來隨著制度規定不斷細化、監督不斷完善、設備不斷更新,群眾的滿意度也在不斷提升。他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更要依法行政,提高人民群眾對他們執法的滿意度。
法律工作者:司法有公信力,法治中國道路會越走越好
“我看了《法治中國》第四集、第五集的《公正司法》后,心潮澎湃。”海南天澤律師事務所的謝文平是一名執業20余年的律師,她談到自己的切身體會:一年哪怕有一個案件判決不公,都會在很長時間內挫傷職業榮譽感、降低幸福指數,甚至對司法環境失去信心。但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司法體制改革的深化,真實地感受到辦案的警官、檢察官、法官越來越有專業素養、越來越嚴格依法辦案,對待當事人的態度也越來越平等。“我們律師與他們的每一次接觸,都會讓我相信法治的中國會越來越輝煌。”謝文平說道。
法律是治國之重器。社會發展和百姓福祉,離不開法治保障。海南省委黨校法學教研部李人達講師觀看后深有感觸。他認為,有權必有責,有司法權力必有司法責任。司法責任制就是司法體制改革的“牛鼻子”,目的就是通過讓辦案者對案件終身負責,來倒逼辦案者依法公正辦案,以期最大限度地捍衛司法公正這一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
“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讓公平正義的陽光照亮每個角落,是每個法院人崇高的信仰、不懈的追求!”海口市龍華區法院院長鐘文淵在收看《法治中國》后表示,立案登記制、法官員額制、司法責任制等一系列司法體制改革舉措,對于法治建設都起到了積極作用。當前,有無數的法院干警作為改革的實施者、親歷者辛勤奮斗在司法工作第一線,他們為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做出了積極的貢獻。大家要堅持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更加高效便捷地滿足人民群眾的司法需求,使司法有公信力,法治中國道路才會越走越好。
?
?
相關鏈接:
4分鐘速覽《法治中國》第六集《全民守法》?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