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鼓浪嶼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已有月余。這座面積僅1.88平方千米的小島,很長一段時間沒有像這些日子如此受到世界的矚目。蔚藍的海岸、古老的建筑、繁華的街道、濃密的綠蔭……因為“世遺名片”,這里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在很多人的心中有了新的詮釋。
       
     您當前的位置 : 國內新聞>

    “后世遺時代”鼓浪嶼的追求與夢想

    海口網 http://m.yinhu3.com 時間:2017-08-24 20:05
      “后世遺時代”鼓浪嶼的追求與夢想

      新華網廈門8月24日電(王永剛 劉默涵)鼓浪嶼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已有月余。

      這座面積僅1.88平方千米的小島,很長一段時間沒有像這些日子如此受到世界的矚目。蔚藍的海岸、古老的建筑、繁華的街道、濃密的綠蔭……因為“世遺名片”,這里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在很多人的心中有了新的詮釋:

      它的歷史充滿人文主義情懷;

      它的現實彰顯全球共享理念;

      它的未來已然繪就美好家園。

      鼓浪嶼變了,變的是氣質與格局;鼓浪嶼沒變,不變的是追求和夢想。

      這是2017年8月16日拍攝的鼓浪嶼商業街一角。與往年的暑期相比,鼓浪嶼申遺成功后的這一個多月,客流量有所降低。新華網劉默涵 攝

      硬功夫

      不久前,經過慎重考慮,美國作家樂賓決定把自己的家,從美國加洲搬到鼓浪嶼。

      讓他做下這一決定的原因有三:一是他的女朋友是廈門人,在鼓浪嶼出生長大;二是他對鼓浪嶼中西交融的文化底蘊發自內心的喜愛;三是他認為鼓浪嶼成功申遺后,未來島上環境肯定會更好,這讓他有不小的期待。

      對于樂賓的提議,女朋友楊璟最開始是遲疑的。這位從小在鼓浪嶼長大的青年中提琴家雖然對鼓浪嶼保有巨大的熱情,但是鼓浪嶼在此前的商業與旅游開發中,逐漸變得不再那么宜居。

      事實證明,楊璟的擔心是多余的。

      “為了兌現對世界遺產組織的承諾,廈門市在鼓浪嶼申遺成功之際,再次主動限客,日上島人數從此前的6.5萬人,下調至5萬人。”廈門市鼓浪嶼-萬石山風景名勝區管理委員會副主任、教授級高級城市規劃師王唯山說,鼓浪嶼申遺成功后的這一個多月,最直觀的感受莫過于,往日游客爆滿的狀況有了很大改善。

      “一方面是我們主動限制上島游客,另一方面據旅游機構統計,想游覽鼓浪嶼的人數與去年同比增加了四成,這多少和鼓浪嶼的‘世遺名片’有關。”

      這一降一升,既凸顯管理者的決心也說明了鼓浪嶼的影響力正在經歷快速提升。

      過去,為了管好鼓浪嶼,廈門動了不少“硬功夫”。

      將時針撥回2007年。彼時,鼓浪嶼正式被批準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鼓浪嶼商業旅游開發在隨后那幾年極速擴張,這座以文化及歷史聞名遐邇的小島,也由此伴生了建筑破壞、環境污染等一系列的管理難題,當游客數量不斷突破極限,鼓浪嶼的文化氛圍也開始變味兒,甚至居民的正常生活秩序也受到影響。

      2012年的“十一”黃金周,鼓浪嶼單天迎客12萬人次。

      這一切,引起廈門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與思考:發展經濟與文化保護,哪個更重要?毫無懸念,廈門選擇了“保護”。圍繞環境保護,廈門開展了一系列系統性的整治提升工作,針對道路、建筑外立面進行改造,對雜亂老舊的管線進行規整,對違建進行拆除等,使得鼓浪嶼的人文與風景景觀和環境衛生得到全面改善。

      現在,為了管好鼓浪嶼,廈門正在苦練“硬功夫”。

      五六年前,王唯山就主持開展對島上2000多棟房屋的排查,將其中391棟列為歷史風貌建筑,并為這些老房子建立了“身份檔案”,詳實記錄了這些老房子的建造年份、建筑歷史等。在此基礎上,又建立了“健康檔案”,將每一棟老房子諸如漏雨、病害等問題登記在冊,以更好地跟進修繕、保護。

      申遺成功后,如何更精細化保護和修復這些老建筑?王唯山認為,這一工作瑣碎、復雜,想要做好并不容易。首先,這些老建筑的材料、結構可謂“五花八門”,做到修舊如舊,非一般的團隊能為;其次,一棟老房子的業主可能就有十幾二十個人,有些還在海外,這給修復保養,增加了很大難度;第三,保護、修復老建筑需要人手,目前人員配置需要解決。“工作量很大,但是管理部門有資金、有信心,正在一步一步系統化解決這些問題”。

      除了老建筑,環境綠化也是一項需要細化的工作。王唯山說,雖然世界遺產委員會沒有對鼓浪嶼綠化提出具體指標,但是要求保持好綠化環境。

      為了做好綠化工作,島上對“動綠”行為嚴格限制。“打個比方,過去業主對自家庭院的樹木可以適當修剪,現在如果隔壁的樹枝伸長到你家庭院,你想修剪都要向管委會報批。”

      除了建筑保護修復、環境治理,鼓浪嶼正謀劃業態進一步升級。王唯山說,鼓浪嶼正在計劃出臺一系列政策,讓島上的居民和從事商業服務業的人員,共享世遺成果。

      除了建筑,樹木也是鼓浪嶼的申遺要素。去年,臺風“莫蘭蒂”吹倒了這株大樹。事后,當地政府及時對它進行了加固。如今,臥倒的大樹成為了一道風景線。圖片拍攝于2017年8月16日。新華網劉默涵 攝

      軟實力

      更精細化的管理,能夠極大提升外在美,這是鼓浪嶼正在踐行的世界級承諾;更開放性的思維,能夠包容展現新元素,這是鼓浪嶼正在營造的國際范氣質。

      有人說,“在鼓浪嶼,一步一個城,走著走著,便環游了世界”。這話一點也不假。

      “鼓浪嶼遺產體系包括島上近1000處歷史建筑,全島的歷史道路體系,島嶼自然景觀要素,以及各類文化遺跡,這是鼓浪嶼世界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魅力和特色不在于有多美的山水景色,而在于它百年來的歷史積淀和特有的人文資源。”鼓浪嶼世界文化遺產監測管理中心副主任蔡松榮說。

      “申遺成功后的鼓浪嶼,值得細看。”王唯山說,游客到鼓浪嶼可以玩的東西變多了,特別是一些以老建筑為核心要素、為載體的景點和博物館多了。

      位于鼓浪嶼福建路32號的的黃榮遠堂,曾是鼓浪嶼最精致老別墅之一。8月15日,這座古老的別墅被賦予了新的內涵:中國第一家國家級綜合性唱片主題展覽館——中國唱片博物館在這座老宅子揭牌成立,正式開館。

      在這里,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僅存的演講唱片、四大名旦歷史上唯一一次合錄的專輯《五花洞》、1935年東方百代第一版《義勇軍進行曲》、留聲機的發明者愛迪生“瑪麗有一只小羊”的原版錄音等亞洲和世界獨一無二的典藏,都可以在這里窺得真容。

      作為“音樂之島”的鼓浪嶼,是中西文化交融的典范,而中國唱片文化,也是舶來品與中國文化交融的產物。氣質上的高度吻合,使得博物館成為島上獨特的旅游景點,開館當天,就吸引了眾多游客。

      在島上生活了40多年的鼓浪嶼原住民吳米納最近也驚奇地發現,兒時記憶中的不少知名樓宇和地標建筑被一個個修復起來。“比如說匯豐公館、鼓浪嶼老電影院。尤其是鼓浪嶼電影院,對于鼓浪嶼人來說,它是幾代人心中抹不去的時代印記。”

      為了符合鼓浪嶼世界文化遺產的定位,廈門市一直對鼓浪嶼實施業態升級與改造,踐行“全島博物館”戰略,修復了大批老房子。同時,他們還引進、落地了“故宮鼓浪嶼外國文物館”等一批極具文化特色的展館,進一步挖掘鼓浪嶼的人文價值。

      鼓浪嶼上曾經有13家外國領事館,如何在這些舊址上做文章?王唯山說,目前,管委會正在考慮引進鼓浪嶼的對外交流發展機構,讓這些老建筑與這13個國家建立藝術傳播方面的聯系,讓老房子聯通古今中外,煥發新機。

      對比鼓浪嶼申遺成功前后,中國唱片博物館負責人王瑞津發現,游客上島后的行為正在發生喜人的變化。

      “以前游客大多是沖著小清新、浪漫之島這些而來,上島后多是忙著蓋章、吃小吃,很少有人真正關心鼓浪嶼的歷史和文化。但是,這個月來,游客會主動詢問與申遺有關的旅游目的地。”王瑞津相信,隨著越來越多高端旅游業態在鼓浪嶼落地,游客和居民將品味到一個更有國際范的鼓浪嶼。

      這是一株被臺風“莫蘭蒂”吹倒的古樹。經過藝術處理,這株大樹成為鼓浪嶼文化中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圖片拍攝于2017年8月16日。新華網劉默涵 攝

      新夢想

      申遺成功,鼓浪嶼完成了一個“小目標”,下一站:回歸美好家園。

      一百多年前,廈門通商開埠,鼓浪嶼以其“女王皇冠上的寶石”般的璀璨魅力,匯集了13個國家的領事館或代辦機構,許多商行開始集結,德記、和記、怡記以及英國亞細亞火油公司等洋行將商貿輻射到閩南及更廣闊的地區。最多時,鼓浪嶼有500多位外國人在島上生活,形成了繁榮的近代國際社區。

      申遺成功后,鼓浪嶼如何做好社區建設,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福建省委常委、廈門市委書記裴金佳在“鼓浪嶼成功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總結暨全市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推進大會”上強調,不能忘記申遺初心。

      “申遺為民、申遺惠民”是鼓浪嶼申遺多年來一直秉承的工作主旨。“在申遺過程中,我們把社區保護擺在了很重要的位置。社區的文化復興、社區居民的利益保護,是鼓浪嶼申遺的重要標志。”廈門市鼓浪嶼-萬石山風景名勝區管理委員會主任鄭一琳說。

      相關數據顯示,鼓浪嶼島上目前的常住人口約在1~1.5萬人。從人口數量上看,這僅相當于廈門島上一個普通居住小區的三分之一。而這也從根本上決定了鼓浪嶼理發店、面包店、修車店等生活配套生意的不好做,從而加劇了島上居民生活不方便等問題。

      “改善社區的各種配套,不要僅靠市場去維護。政府也會不計較得失,提供一些場所,以較低的租金讓人們去經營。除此之外,我們會把修車、干洗等一些生活服務功能,集納到社區服務中心,這也是一種反哺社區的做法。”王唯山說。

      鼓浪嶼要建設人文社區,最核心的還是要有產業。

      “鼓浪嶼發展定位非常明確,由文化社區與文化景區兩部分組成。”王唯山說,隨著未來對鼓浪嶼人文價值的挖掘,文化景區延伸出來的旅游業和文化產業,將支撐文化社區的發展。

      從某種角度來看,鼓浪嶼現有的空間,使它具備發展一批特色文化藝術教育產業的基礎。

      思明區政協常委呂韶風認為,鼓浪嶼上有很多博物館,應該被定義為教育機構、文化服務機構,面對全市18歲以下的青少年兒童免費開放。

      “音樂是鼓浪嶼的一個重要文化元素,鼓浪嶼原住民普遍具有較高的音樂素養。百年來,島上音樂人才輩出。鼓浪嶼完全可以吸引一批在國際上或是國內具有較高水準的人才,與鼓浪嶼相關單位共建共贏,資源共享,在島上形成具有鼓浪嶼特色的國際文化交流研學基地。”鼓浪嶼風琴博物館館長方思特認為,除此之外,還可以多多鼓勵全國各地甚至世界各地的學生到鼓浪嶼游學。鼓浪嶼上有萬國建筑,可針對建筑、音樂等專業的學生推出相應夏令營等。

      事實上,基于鼓浪嶼的歷史與它的定位,文化藝術教育是目前政府在考慮的一大方向。

      “鼓浪嶼有一些比較出名的音樂、美術學校。未來我們在空間資源上會加大對這些學校的扶持,發展鼓浪嶼的特色教育,發展鼓浪嶼的文化產業。”王唯山說,鼓浪嶼將立足于傳統的音樂與美術教育優勢,引進一批藝術家到島上生活、創作、授課。

      王唯山透露,福州大學廈門工藝美術學院雖然已從鼓浪嶼遷出,但是學校計劃對老校址進行重新利用。“他們目前正聯系一些企業,打算把這里打造成一個工藝大師創作基地,讓更多的藝術家到島上創作。”

      藝術無國界。借力藝術打造鼓浪嶼社區,無疑能更好地聯接中外,產生共鳴。可以預見的是,隨著未來藝術教育產業的成長、壯大,鼓浪嶼的社區人氣勢必得到極大的恢復。不遠的將來,鼓浪嶼有望重新成為培養藝術家的搖籃。

      “鼓浪嶼的改變打動了我。”除了把家搬到鼓浪嶼,廈門中提琴演奏家楊璟和她的男朋友樂賓也計劃,在鼓浪嶼興辦一家教育機構。她說,“將來有小孩的話,我相信孩子們會在鼓浪嶼上度過一個非常美好的童年。”

    ?

    ?

    相關鏈接:

    “空姐”“空少”走進鼓浪嶼 培訓志愿者金磚“有禮”
    空中俯瞰美麗新世遺——鼓浪嶼
    中國福建省鼓浪嶼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雙雙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你好,可可西里、鼓浪嶼!

    ?

    相關鏈接:
    中國福建省鼓浪嶼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雙雙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你好,可可西里、鼓浪嶼!
    空中俯瞰美麗新世遺——鼓浪嶼
    “空姐”“空少”走進鼓浪嶼 培訓志愿者金磚“有禮”
    [來源:新華網] [作者:王永剛 劉默涵] [編輯:余冰月]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日報海口網入駐“新京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多彩節目,點亮繽紛假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新年音樂會將于2024年1月1日舉辦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招才引智專場誠意攬才受熱捧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獲評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災后重建看變化·復工復產
    圓滿中秋
    勇立潮頭踏浪行
    “發現海口之美”攝影大賽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蘭機場T2值機柜臺17日起調整
    尋舊日時光 海口部分年輕人熱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襯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樂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騰煙火氣 夜間消費活力足
    海口:長假不停歇 工地建設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過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賽(精英賽)活力開賽
    海口天空之山驛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尋玉兔 共慶海口最中秋
     
    |
    |
     
         m.yinhu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

    瓊公網安備 46010602000160號

      瓊ICP備2023008284號-1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