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的傳統節日中,七夕是美麗、浪漫的。“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這些詩詞表達了愛情的美好,也為七夕增添了許多文化味兒。然而現在,每到七夕,很多商家紛紛抓住商機,借七夕之名大打促銷牌,越來越多的商業元素使得七夕的文化色彩逐漸淡化。
很多人都說七夕是中國的“情人節”,于是在七夕節當天送花、送禮。當然,表達愛意無可厚非,但切不可把七夕和西方情人節混為一談。七夕節也叫乞巧節,每逢七夕,少女們就會向心目中的“愛情女神”——織女獻祭,祈求自己能夠心靈手巧,獲得美滿幸福的姻緣,因此,每年的七夕節都會引來眾多女子頂禮膜拜。同時加上牛郎織女天河相會的美麗傳說更是讓七夕多了一份浪漫色彩,他們恪守著愛的承諾,向人們傳遞不離不棄、白頭偕老的愛情觀。因此,對比西方情人節,中國的七夕則顯得與眾不同。
過傳統節日,重要的是對傳統文化的回歸和體會,對傳統美德的繼承和弘揚。可是反觀當下,七夕節變成“情人節”、“購物節”,節日原有的韻味被商業氣息淹沒了,因此,為了弘揚優秀的傳統節日文化,我們應大力挖掘傳統文化的內涵,守住傳統文化的根。同時,傳統節日也要適應新時代的發展要求,在新的時代賦予新的文化含義,注入新的內容,讓傳統文化與時俱進,這樣才能長久不衰。
傳統文化專家李漢秋曾指出:“我們對傳統節日的重視程度,標志著一個民族的自信心、自豪感以及一個民族對傳統文化的自覺。”為了讓節日情懷在每個人的心底扎根,提升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在七夕節或者是其他傳統節日來臨時,我們可以通過微博、微信、客戶端等對節日起源、傳說、習俗等方面進行介紹,提前為群眾送上“文化大餐”。同時,弘揚傳統文化也要常態化,增加傳統節日的“出鏡率”,使中國更多的傳統節日真正地讓市民入腦、入心,這樣才能更好地保護、發揚傳統文化。(林雁翎)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