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第三屆海峽兩岸濕地保護交流研討會在京召開
專家高度評價海口濕地保護修復
那央濕地的冷泉、河流、沼澤、荷塘、草甸等奇特自然景觀形成一道亮麗風景。 記者 石中華 攝
海口網8月25日消息(記者祝勇 實習生楊育存)8月23日,第三屆海峽兩岸濕地保護交流研討會在京召開,中國濕地保護協會、臺灣濕地保護學會專家學者,海峽兩岸在校學生代表,共80多人參加。與會專家高度評價和贊揚了海口市的濕地保護修復工作,認為海口市的濕地保護修復工作重視程度高、行動快、工作實、成效顯著。
據悉,本屆研討會以“全球氣候變化下的濕地保護”為主題,來自海峽兩岸的專家學者分別作了主題報告。其中,中國濕地保護協會理事、北京林業大學教授張明祥以“生態文明建設背景下的海口市濕地保護與修復工作”為題作了主題報告。報告詳細闡述了黨的十八大、特別是2016年《濕地保護修復制度方案》頒布以來,海口市在濕地保護修復制度、濕地資源調查分析、濕地資源保護修復、濕地宣教志愿者服務、濕地保護修復規劃等方面做出的工作,并以此總結經驗交流借鑒。
“目前,海口濕地保護各項工作正有條不紊開展,相關工作走在全國前列。相繼成立了濕地保護專家委員會和濕地保護管理中心,建立了專門的濕地志愿者隊伍,海口市人大常委會還出臺了《關于加強濕地保護管理的決定》。”張明祥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海口的濕地保護經驗得到國家林業局高度認可,今年3月14日,國家林業局濕地保護管理中心將《海口市人民政府濕地保護修復制度工作實施方案》等三個文件向全國林業系統印發,為各地落實濕地保護修復制度方案提供學習借鑒。
來自臺灣濕地學會的陳章波先生對海口市羊山濕地的保護和農業發展的結合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并對比臺灣鄉村濕地保護、鄉村濕地文化闡述了個人觀點。會上,海峽兩岸的濕地專家就此問題開展激烈交流,并提議該話題可成為下屆研討會主要議題,重點探討濕地保護與鄉村產業結合、傳統智慧傳承等問題。
海峽兩岸濕地保護交流研討會是海峽兩岸濕地保護修復工作經驗交流的民間主要會議,由中國濕地保護協會與社團法人臺灣濕地學會共同發起,2015年在中國成都舉辦首屆研討會并簽署民間合作備忘錄,其后第二屆于2016年在臺灣舉辦。
?
相關鏈接:
海口美舍河鳳翔濕地公園建設進入收尾階段 預計10月前完成亮化提升?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