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省多舉措促海洋生態環境持續保持良好
握指成拳護碧海 細繪浩瀚“海南藍”
自2013年以來,我省海洋生態環境持續保持良好,保持全國一流水平。海洋環境質量總體良好,主要海洋功能區環境狀況符合功能區環境保護要求,清潔海水占監測海域的面積比例保持在95%以上,近岸珊瑚礁、海草床生態系統基本保持其自然屬性,生物多樣性及生態系統結構相對穩定。這是記者今天從省海洋與漁業廳獲悉的。
近年來,我省通過加強海洋環境保護地方立法、明確各部門海洋環保工作職責、劃定海洋生態保護紅線等,從法律法規、部門聯動、總體規劃等多方面,握指成拳凝聚合力,呵護這一片碧海,細繪浩瀚“海南藍”:依據國家海洋局的相關技術規范和指標要求,結合“多規合一”工作,我省劃定了海南島近岸海洋生態保護紅線,近岸海域生態保護紅線總面積8316.6平方公里,占海南島近岸海域總面積35.1%。
與此同時,我省海洋部門還積極開展重點海域污染防治、海洋保護區選劃建設、海洋生態整治修復,并加強海洋工程建設項目環境影響管理、海洋環境監測能力建設等,從防污控污、保護修復、管理監督等各環節,多點發力不遺余力,讓碧海更澄澈,讓“海南藍”更湛藍。
“我省對重點港灣、主要養殖區、主要入海排污口周邊海域、主要入海河流周邊海域等區域開展常年監測,全省近岸海域海洋部門共布設監測站位428個,每年獲取監測數據約2.5萬個。”省海洋與漁業廳環保處處長郭焱生說,海口市還借鑒“河長制”經驗,開展“灣長制”試點工作。目前試點工作方案已報國家海洋局審查,是全國首批5個“灣長制”試點區域之一。
此外,我省繼續加強三亞珊瑚礁、萬寧大洲島兩個國家級海洋自然保護區的規范建設,新建萬寧老爺海、昌江棋子灣兩個國家級海洋公園,組織開展海口等國家級海洋特別保護區的選劃工作,并組織編制《海南省海洋生態整治修復規劃(2017—2020年)》,在三亞灣、萬寧大洲島等區域實施綜合整治工程,目前正加快推進陵水和樂東的“藍色海灣”綜合整治工程。
我省海洋部門還充分利用“6·8海洋宣傳日”、水生動物保護宣傳月、相關法律出臺等時機,開展海洋環保普法、海洋生態知識普及、海洋環保行動倡議等活動,海洋知識進校園、進教材活動效果顯著,海洋意識教育已納入我省中小學的地方課程,全社會海洋環保意識明顯增強。
“我們鼓勵和支持海南省大中學生參加第十屆全國大中學生海洋知識競賽,還將組織入圍全國總決賽的海南省在校大中學生全程參加‘海洋之旅’活動,包括參觀海洋執法船舶、海底珊瑚礁、海洋自然保護區、美麗海島景區等系列活動。”省海洋與漁業廳副廳長李向民說,此舉也有助于我省青少年增強海洋意識,為實現省第七次黨代會提出的“大力發展海洋經濟,建設海洋強省”目標任務注入更多新鮮血液和蓬勃力量。
?
相關鏈接:
海南加強生態環境司法保護 1819名破壞環境資源犯罪嫌疑人被起訴?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