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惠婉(右)在學生家中家訪
王琴(右)向學生家長了解情況
吳惠婉(左)在家訪
家訪對于海口廣大中小學生來說都不陌生,每學期,班主任或任課老師都會到學生家中家訪,或是短暫拜訪或是促膝長談,話題總是離不開孩子的生活和學習情況。作為聯系學校和家庭之間的一個紐帶,家訪不論形式如何、時間長短,對鼓勵孩子、爭取家長和老師之間相互理解的積極作用是不可否認的。海口各中小學校每學期都會開展“萬師進萬家”活動,通過家訪的方式,加強師生及家校之間的溝通。據海口市教育局統計,近一年以來,海口中小學校集中開展了“萬師進萬家”活動12次,家訪教師人數達27993人次,走訪家庭戶數更是超過了12萬戶。那么,家訪一般是如何開展的,家訪都在聊些什么話題,家訪時都遇到了哪些問題,記者采訪了海口部分小學、初中、高中的多位資深教師,聽聽她們家訪時的故事。
記者林文星 /文(圖片由受訪者本人提供)
“家訪是為了跟家長加強溝通,并不是去向家長‘告狀’。”
——瓊山六小五年級班主任王琴
“希望家長多重視孩子的學習和生活,多關心孩子的心理狀態,這比重視家訪本身更重要。”
——海口實驗中學初中部班主任王小靜
A小學
緩解矛盾
瓊山六小二年級班主任吳惠婉:父母鬧離婚孩子總遲到一次家訪緩解家庭矛盾
老師家訪的本意是與家長討論孩子的學習,但有時候也不可避免需要介入到學生的家庭矛盾中。對此,瓊山六小的二年級班主任吳惠婉老師深有體會。
“去年教一年級的時候,有個孩子經常遲到,有時候家長把孩子送來的時候,都已經上完兩節課了,孩子說媽媽經常熬夜打牌,所以早上起不來。”吳惠婉說,后來她去家訪才得知,孩子的父母正在鬧離婚,母親借打牌消愁,“我就開導孩子的母親,不要因為夫妻關系不好就放松了對孩子的關心,就算是離婚了,也要教育好孩子。”家訪過后,吳惠婉高興地發現,學生變化很大,不再像以前那樣悶悶不樂,學習也趨于正常。吳惠婉隨后又回訪了該學生的家長了解到,孩子的父母不再鬧離婚了,吳惠婉這才松了一口氣。
類似這樣的情況,在吳惠婉32年的教學生涯中遇到不止一次,每一次家訪也都意味著要調解學生的家庭矛盾,“家庭對孩子的影響比老師大,父母關系好不好,有時候從孩子在校的表現也可以看出來。所以有時候我們為了讓孩子安心學習,家訪時就需要盡量調解學生的家庭矛盾。”吳惠婉老師說,“雖然老師只是負責孩子的學習,但家長也可以主動向老師聊一些家庭問題,老師會給出一些建議和力所能及的幫助,這樣也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長。”
并非告狀
瓊山六小五年級班主任王琴:說孩子表現好的方面效果比“告狀”好很多
很快就要開學了,瓊山六小的班主任王琴即將迎來新一屆的學生。在備課之余,王琴也開始提前籌劃起開學后的家訪事宜。
“我對于每個學生的情況雖然有所了解,但還是需要挨個家訪一下,跟學生家長進行溝通,這樣對今后的教學有好處。”王琴有20多年的教學經歷,多年的經驗告訴她,教書育人不僅僅是在課堂上,了解和關心學生的家庭情況同樣重要。
“很多時候,學生在校的學習狀態不好,很有可能跟他的家庭情況有關,我們班主任就是要及時了解孩子的心理狀態,找出原因想出解決辦法,家訪就是個很好的途徑。”王琴說,親子關系的好壞往往影響著孩子在校的學習狀態,有些家長對孩子十分溺愛,造成孩子在校過于調皮;而有些家長忙于工作,對孩子關心不夠,孩子在校可能也就無心學習。因此,通過家訪與學生家長進行溝通,老師才能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發揮積極的作用。
一個班級往往有五六十個學生,全部家訪一遍需要幾個月的時間,有所側重就成了老師必須考慮的問題,“一般會關注后進生多一些。”王琴表示,這種“側重”有時會讓學生擔心,老師家訪是不是去“告狀”的。在實際家訪的過程中,孩子的優點才是聊天的主要內容,“教育學生還是要以鼓勵為主,因此我們去家訪后進生的時候,會說孩子表現好的方面,效果比‘告狀’要好多了。”王琴笑著說,其實家訪主要是為了加強溝通,并不是因為學生表現差去向家長“告狀”,因此,孩子和家長都不用擔心。
B初中
旁敲側擊
海口實驗中學初中部班主任王小靜:抱著串門心態和家長聊家常
上個學年,海口實驗中學初中部的王小靜老師是初一年級的班主任,班上52名學生中,近半她都家訪過,“畢竟要跟學生一起度過三年時間,去家訪一下還是很有必要的。”王小靜說。
為了更好地與家長溝通,王小靜老師會提前做些準備,有針對性地家訪,“提前列個表,寫出想要問的問題,比如這個學生在家的表現怎么樣,父母工作忙不忙,陪孩子的時間多不多之類的。”王小靜說,這樣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孩子的情況。有時候,孩子在學校的表現不佳,她也會把情況記在本子上,家訪時從側面問原因。
王小靜告訴記者,家長們對老師家訪一般都表現得很熱情,對于老師提出的問題都知無不言,但有時過于熱情也讓她有些無奈,“給倒茶,又拿水果擺上,有時候太熱情了,會讓我過意不去。”王小靜告訴記者,她去家訪都是抱著串門的心態,以聊家常的方式溝通,她更希望家長們多重視孩子的學習和生活,多關心孩子的心理狀態,這比重視家訪本身更重要。
C高中
注重隱私
海南僑中高中部班主任霍春蓮:與家長電話溝通不輕易去學生家
“高中階段的學生自我意識較強,所以我不會隨便家訪,一般都是孩子在校表現異常,我感覺有必要才會家訪。”海南華僑中學高中部文科實驗班班主任霍春蓮有著27年教學經驗,1998年左右開始帶高中學生,2003年起就一直擔任班主任。對于家訪,霍春蓮老師有著自己的認識,“相比小學、初中,高中學生較為獨立,同時自尊心也較強。多數學生會認為家庭是個人隱私,不愿意老師去接觸自己的家庭。”霍春蓮說,多數時候,她會通過電話與家長簡單溝通,不會輕易去到學生家中,以免引起學生的誤會。
雖然不常家訪,但霍老師并不會看輕家訪的重要性。“高中學生雖然比較獨立,但由于正值青春期,學歷壓力也比較大,更有可能出現問題。”霍老師告訴記者,去年她教的學生中有一個女生,不適應實驗班高強度的學習壓力,產生了厭學的心理,甚至發展到長期請假逃避上學。“我去了她家,跟她單獨聊了兩個多小時,但是沒什么效果,只好同意她轉到普通班就讀。”通過家訪,霍春蓮明白或許換個環境會更好,“后來她在普通班考了第一名,證明她轉到普通班是對的。”
霍春蓮表示,其實像這個女生的情況在高中階段并不少見,“高中學習壓力很容易讓學生感到不適應,尤其是剛上高一和臨近高考的學生。這個時候家長應該給予孩子更多的關心。”霍春蓮表示。
?
相關鏈接:
公安部曝光安全隱患突出的運輸企業?海口安速汽運上"黑榜"?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