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青少年文身現象
文身,這一頗具個性的潮流文化,正受到越來越多青少年的青睞。可當一個圖案雕刻進自己的皮膚、成為永恒,其煩惱也在滋生。
文昌14歲少年小邢,由于身上兩處文身被責令休學;年輕時滿身紋上龍虎豹,如今酷暑長袖籠身;對情人表忠心,紋上對方姓名和情話,分手后文身成為新戀情的“攔路虎”……一塊小小的文身,在彰顯個性的同時,也帶來了不少的煩惱。記者近日走訪了解,暑期以來海口不少青少年選擇去文身。然而,記者在隨后的調查中發現,海口目前的文身業內卻潛藏著一個無序、混亂的尷尬事實。
南國都市報記者敖坤 文盛 文/圖
尷尬
文身帶來煩惱影響上學工作
今年7月,文昌14歲少年小邢因身上有兩處文身,被學校責令休學,要求其清洗干凈才能返校。
看著休學在家的小邢,母親歐女士焦急萬分,“小孩偷偷跑去文身,我發現后對他進行了批評教育。可洗文身至少要一年。小孩怎么能休學一年呢?”
這樣的尷尬并非個例。海口青年小秦多年前在左臂上紋了兩條鯉魚。小秦說,當時是年少輕狂,覺得文身特別酷,可如今這卻成了找工作的最大阻礙,“應聘了很多家單位,只要看到我的文身,立馬就搖頭拒絕了,連簡歷都不看一眼。”
來自河北的小齊,在右手臂上文了一個兇神惡煞的狼頭。小齊說,剛開始還覺得自己很有個性,但隨著年紀增長,越發覺得當年十分幼稚。
如今,這個圖案已經給小齊帶來了很多煩惱,“除了人們難以理解的目光,工作上也頻頻受阻,甚至影響了事業發展。”
如今,小齊正想通過醫院將文身洗掉,可卻發現清洗并不容易。小齊說,據醫生初步估計,要完全洗掉文身需要至少三年時間,而且很有可能會留疤。
一個個小小的文身,在彰顯個性的同時,也有無盡的煩惱。而記者調查發現,在海口文身行業內同樣存在其自身難以克服的“煩惱”。
隱憂
部分文身店內衛生環境太差
相比起文身給個人帶來的苦惱,海口文身行業存在的隱憂更令人擔心。
連日來,記者走訪了海口多家文身店發現,眾多文身店內存在衛生狀況堪憂、從業人員水平良莠不齊等情況。記者在忠介路某商場三樓的文身店看到,店內文身器械老舊,上面還粘著明顯的污漬。用于消毒的無紡布雜亂堆積在桌面上。
對于文身使用的針頭,老板聲稱絕對是一次性的,用完就扔掉,不會重復使用。但據業內人士透露,目前海口很多文身店內使用的針頭“表面上是一次性的”,但很多都會將用過的針頭進行簡單的消毒后再使用,至于消毒是否徹底,那就要看商家的良心了。
此外,用于文身的顏料也存在貓膩。該業內人士說,“好的店會使用進口顏料,但一些差的店會使用一些不合格顏料,這些顏料不僅會掉色、導致文身多次而達不到效果,甚至還可能出現感染。”
記者在海口解放西路某文身店剛好碰到兩位前來文身的中學生,他們要紋一只蝴蝶在小腿上,“因為這樣很酷”。
老板欣然同意,開始與他們商量價格。
業內
技藝多靠師傳行業自律空白
相比起文身店內的衛生,文身師是否專業,則無從得知。據業內人士介紹,文身師的技術十分關鍵,入針深淺要把握好,如果不小心傷到皮膚的真皮層,將可能造成傷口凸起、甚至留疤等不良后果。
然而,尷尬的是文身師并沒有專門的等級認證,全憑師徒傳授和個人自學。所以市場上的文身師水平大多良莠不齊。
在記者接觸的文身師中,有一位曾經是廚師,經過簡短學習后便開始從事文身。還有一位文身師在一個店內繳納了2000元學費后便開始學習,學習僅1個月后,便開始在客人身上扎針。
“我們積極抵制這些不正規的操作,但是目前影響范圍有限,行業自律還未能有效建立。”中國文身協會海南分會會長顧政新告訴記者,從去年開始,他們通過協會抵制文身過程使用麻醉藥,因為麻醉藥可能會導致文身圖案變形、皮膚損傷等情況。
“可目前,我們依然無法肯定地說沒有文身師使用麻藥了,市面上一定還有。”顧政新說,這些行業中存在的普遍問題也成了文身行業進一步規范的門檻,成了亟待解決的難題。
規范
我國第一本文身教材或9月印發
改變正在一點點發生。顧政新告訴記者,目前由中國文身協會編制的全國第一條文身教材已經編制完成,預計今年9月將正式對外印發。
顧政新說:“這對于文身師的規范、資質認定等都將是一個重大的推動。有了教材之后,協會也將進一步推進文身師的資格認定工作。”
對于文身行業來說,目前的政府監管依然薄弱。海口市工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文身沒有專門的經營許可證,而是劃歸到醫療美容行業類別下。“工商部門負責前期核發營業執照,其經營范圍也不在工商局的監管范圍內。”
據統計,海口市工商局從2016年1月至今,僅接到5起關于文身服務方面的糾紛和投訴,內容多是反映亂收費和術后身體不適。
顧政新表示,“從文身行業發展的角度來看,我們也呼吁相關部門能夠進一步加強監管,能讓文身這個行業更加規范,步入良性發展的軌道。”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