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海泳,究竟存在著哪些認知、制度和管理上的盲區?記者近日走入多處海水浴場展開調查。
       
     您當前的位置 : 國內新聞>

    今夏發生多起海泳溺水身亡事件 海泳安全盲區在哪?

    海口網 http://m.yinhu3.com 時間:2017-08-27 08:33

      海水浴場頻頻奪命安全盲區在哪

      雖已立秋,但高溫不去,全國各大海水浴場依然泳客云集,幾乎每天都在上演“煮餃子”海泳模式。

      然而,在暢快海泳的同時,危險同樣并存,海泳溺水身亡的新聞屢見報端。今年8月以來,山東、廣東、遼寧等省已發生多起海泳溺水身亡事件。

      海泳,究竟存在著哪些認知、制度和管理上的盲區?記者近日走入多處海水浴場展開調查。

      海水浴場溺亡事件頻發

      7月底,山東煙臺開發區金沙灘海域5天兩人溺亡;8月13日,山東日照市燈塔景區多名游客被卷入海,其中兩名女性游客不幸身亡……每年夏季,“某某海水浴場有人溺亡”等新聞經常見諸海濱城市報端,成為人們歡暢海泳揮之不去的一塊陰影。

      8月2日下午4點左右,山東省威海市國際海水浴場連續發生兩起溺水事件,附近游客紛紛伸出援手。其中,一位名叫于鳳萬的見義勇為市民,在30分鐘內兩度施救,這一做法讓不少目擊者點贊致敬。

      于鳳萬稱,他當時正和家人在附近游泳。當他看到有幾名男士拖拽著一位女士的胳膊和腿往岸上跑時,意識到可能有人發生溺水,“我之前學過一點急救,不專業,但現場沒人會,我就趕快來幫忙”。大約十分鐘左右,這位溺水者恢復了呼吸,也有了心跳。為了防止這名溺水女士口里還留有異物,于鳳萬又和幾名青壯年一起將她挪到遮陽傘下,給她側過身,等她慢慢恢復意識。隨后,這位女士被120急救車送往醫院。

      隨后沒多久,于鳳萬又發現遠處靠近浮漂的位置,一個人的姿勢不大對勁。于鳳萬憑經驗意識到此人應該也已溺水,他一邊朝離溺水者最近的游客大聲呼喊,一邊套上救生圈往那人處游。從北京來威海旅游的王軍一家人,也推著自帶的小皮劃艇加入救助隊伍。被眾人打撈上岸的溺水者被120急救車送往醫院搶救,但因溺水時間過長,沒能搶救過來。

      通過救助過程,人們不難發現,施出援手的基本都是游客。他們并沒有多少救援經驗,而這樣的救援行動,其實也意味著施救者本身同樣處于危險之中。

      8月12日下午5點,在威海逍遙灣海水浴場有一名10歲左右男孩突遇溺水危險,周圍多人前往救援。在多位市民的幫助下,男孩最終成功獲救。但不幸的是,同樣在海邊游泳的田浩君卻溺水身亡,其家屬稱當時田浩君是去救人,并稱參與救援的另一名男子因為體力不支,差點也溺亡,幸虧一位騎著摩托艇的姑娘扔給一個救生圈,那名男子才得以獲救。田浩君家屬稱,當時現場混亂,也沒有攝像頭,所以他們想尋找參與救援的目擊者,還原事情經過。最終,有目擊者出面證實,田浩君當時確實是在救人期間溺水身亡,直到警方趕到現場展開救援后,才將田浩君的遺

      體打撈上岸。

      部分游客無視警告偏愛野游

      為了防止險情發生,山東青島多趟公交車上安裝了禁止到野浴場游泳的提示牌,并向乘客進行安全防范宣傳教育,告知游客私自下海游泳可能導致意外發生。

      青島仰口風景區,擁有山海相連的美景,不少游客在游覽完嶗山之后,便拿著游泳圈乘坐618路或者620路公交車去仰口附近野浴場游泳納涼。但與秀美景色不同的是,仰口灣海浪大且沙灘不是平緩延伸,其中暗溝縱橫,暗流涌動,并不適合作為海水浴場,相關部門在此掛起多處警示牌。但記者在現場發現,不少游客依然無視警告,擅自下海游泳,由于不知海水暗流情況,等發現險情時,已無力回天。

      此外,海泳的時間、地段及方法是很有講究的,但不是人人都知道。“浪頭沖來時,一定要兩臂順勢劃水將腦袋挺出水面;一旦遭遇回頭浪,一定要順著海浪或向與海流垂直的方向游,直至游出危險區域。有些浴場有暗溝,山東即墨海泉灣浴場里的暗溝就曾經奪去多條生命,所以一定不要到暗溝附近游泳。這些問題不注意,極易發生危險。”青島金沙灘海水浴場的救護人員告訴記者。

      救援人員同時提醒,一旦發生溺水,要采取正確的自救方法。不熟悉水性者可在落水后立即屏住呼吸,放松肢體,盡可能地保持仰位并使頭部后仰。只要不胡亂掙扎,人體在水中就不會失去平衡,這樣口鼻將最先浮出水面,此時便可以進行呼吸和呼救了,呼吸時應盡量用嘴吸氣、用鼻呼氣,以防嗆水。會游泳者,如果小腿或腳部抽筋,千萬不要驚慌,要保持鎮靜,用手將抽筋那條腿的腳趾向背側彎曲緩解痙攣,同時呼救尋求幫助。

      “淹死的都是會水的。”青島第一海水浴場救護隊隊長宗志忠說,青島第一海水浴場這幾年溺亡者中,幾乎全是本地人,且都會游泳,但水性一般,卻高估了自己的能力,很多游到遠處的深水區而遭不測。

      此外,面對海水浴場因大風天氣貼出的臨時關閉浴場告示,很多泳客覺得浴場多此一舉、大驚小怪,他們置若罔聞,因此釀出禍端。

      市場誤導造成泳具選擇不當

      “對游泳設備的選擇不當,也是造成海泳事故發生的原因之一。”宗志忠說,很多泳客尤其是兒童喜歡套著充氣式游泳圈在海里游泳,很少有人使用專業游泳圈。據介紹,專業游泳圈是用類似于汽車內胎的材質制作,彈性大不易劃破,但是價格偏高,色彩和模樣單一不漂亮。而充氣式游泳圈則是用類似于塑料袋的材質做成,價格低廉,色彩斑斕,形狀各異,非常美觀,但充氣式游泳圈只是一種玩具,只能在游泳池和淺水區使用,常用于輔助學習游泳。海里常有礁石、貝類、蟹類等尖銳物品、生物,極易劃破充氣式游泳圈造成漏氣,失去救生作用,造成泳客溺水。

      記者在青島第一海水浴場發現,眾多泳客中,大部分都在使用充氣式游泳圈,很難發現專業游泳圈。記者詢問該浴場數家銷售攤位,商家都稱只銷售充氣式游泳圈,不銷售專業游泳圈。

      “不要小瞧市場的誤導作用。不少泳客是外地游客,對當地海水浴場情況不太了解,見到有很多人在海里游泳,見到沙灘上有很多攤位銷售泳裝和救生圈,受從眾心理影響,他們就常將野浴場當成可以游泳的正規浴場,買上根本不適合在海泳中使用充氣式游泳圈,因此埋下事故隱患。”青島第六海水浴場的一位救護人員說。記者在青島仰口海水浴場、青島雕塑園海水浴場等野浴場周邊發現,這種現象確實廣泛存在,有的野浴場甚至帶有沖水、換衣等設施。

      缺少統一救生標準

      “真驚了!第二海水浴場的救生員值班時在瞭望臺睡覺!這樣怎么保證下海游客的安全!”青島當地媒體去年7月8日發的這條附帶救生員在瞭望臺上打盹照片的微博,曾招致眾多網友熱議。

      無獨有偶。去年8月25日,市民在網上發帖稱,當天下午4點左右,煙臺第二海水浴場一位70多歲老人不幸溺水,旁邊的泳友馬上進行救助,但由于沒有救生艇和專業救生員,費了很長時間才把老人從深水區救上岸,上岸后又耽擱了十幾分鐘后120救護車才趕到現場,老人一直處于生命垂危狀態。網友們紛紛留言呼吁:海水浴場應配備專業救生艇和救生員。

      在8月威海發生的兩起海泳溺亡事件中,也存在救生員未及時發現險情、未及時參與救助、缺乏救生器材等問題。

      “杜絕海泳溺亡,救生工作是重中之重。”宗志忠稱,目前,國家對正規浴場配備救生人員的數量、資質以及救生設備等未有具體規定和標準,各地海水浴場標準基本是各自為政。青島第一海水浴場配備了40人的救生隊,委托青島紅十字會進行救生培訓,持證上崗。但有些海水浴場連救生員都不配備,更談不上搞培訓。

      “救生工作是件苦差事,整天精神高度緊張地在烈日下暴曬,常人很難忍受這種痛苦。在青島,每年海水浴場開放時間大都是六七月到十月初,救生人員僅干這幾個月的活,其他時間不上班,工作時每月工資僅2000元,所以流動性特別大,幾乎每年都得重新招人。”宗志忠說。

      為破解海水浴場政府監管部門不明晰這一痼疾,去年夏天,青島市建立了海水浴場管理聯席會議制度,公安、城管、海洋與漁業等部門根據各自職責對海水浴場實行一體化管理,聯席會議修訂了《青島市海水浴場管理考核辦法》(試行)。考核辦法實施一年來,青島各大海水浴場基本覆蓋了高清攝像頭;安全警示與宣傳力度明顯加大,浴場廣播實時根據天氣情況,增加播放安全注意事項的頻次,定時播放天氣、潮汐等情況,出現緊急情況,及時播出相關指令。

      “如何加強政府監管,如何規范商家行為,如何設置救生設施……為杜絕海泳溺亡反復發生密集發生,,在國家相關法律法規沒有出臺之前,地方政府當有所作為,比如出臺地方標準、部門聯手合力管理、借助社會力量救援等等,都不失為辦法。”中國海洋大學法政學院法律系副教授李湛認為,辦法出臺后,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到規定落地,有人監管,切實實施。

    ?

    ?

    ?

    相關鏈接:

    沈曉明:確保兩三年內全省小學畢業生人人會安全游泳
    海南啟動游泳教育師資培訓 游泳救生員培訓班開班
    海口市文體局開展中小學生游泳技能免費培訓
    女子游泳時體力透支被卷走 兩男子先后跳江救人

    ?

    相關鏈接:
    沈曉明:確保兩三年內全省小學畢業生人人會安全游泳
    海南啟動游泳教育師資培訓 游泳救生員培訓班開班
    女子游泳時體力透支被卷走 兩男子先后跳江救人
    海口市文體局開展中小學生游泳技能免費培訓
    [來源:法制日報] [作者:孫安清] [編輯:任金輝]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日報海口網入駐“新京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多彩節目,點亮繽紛假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新年音樂會將于2024年1月1日舉辦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招才引智專場誠意攬才受熱捧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獲評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災后重建看變化·復工復產
    圓滿中秋
    勇立潮頭踏浪行
    “發現海口之美”攝影大賽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蘭機場T2值機柜臺17日起調整
    尋舊日時光 海口部分年輕人熱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襯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樂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騰煙火氣 夜間消費活力足
    海口:長假不停歇 工地建設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過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賽(精英賽)活力開賽
    海口天空之山驛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尋玉兔 共慶海口最中秋
     
    |
    |
     
         m.yinhu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

    瓊公網安備 46010602000160號

      瓊ICP備2023008284號-1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