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寧大洲島清理漁民違建棚戶,呵護良好生態環境
為島上的瀕危動植物讓出“家園”
碧海、沙灘、古船,美景如畫。雨后的大洲島國家級海洋生態自然保護區猶如人間仙境。金絲燕正飛翔于好山好水之間,悠哉樂哉。這是記者26日在大洲島南大嶺看到的景象。
“初步統計,目前大洲島金絲燕數量約為60只。”保護區管委會主任崔敏能把金絲燕的數量精確到只。
金絲燕對生態環境異常敏感,大洲島因生態環境良好,金絲燕的數量從2008年的40只左右逐步增長到了如今的規模。
然而,這份生態紅利來之不易。
8月26日中午,記者從萬寧市萬城鎮烏場碼頭出發,前往大洲島,一路風浪很大,快艇不停顛簸。而進入大洲島保護區之后,卻是一片風平浪靜。
大洲島分為北小嶺(北大洲島)、南大嶺(南大洲島),兩島的東部端由一道800米長的弓形銀色沙灘相連,形成了一個天然的漁船停靠港灣。
大洲島生物多樣性顯著,生態系統卻十分脆弱,經不起人類活動的影響。2015年,省海洋與漁業廳聯合萬寧市政府對島上漁民臨時避風歇腳棚戶進行了拆除,保護區內的人類活動逐漸得到有效管理。但是,當地漁民在大洲島周邊海域的傳統漁業生產并沒有停止。
據大洲島自然保護區保護站站長吳英弘回憶,有8戶漁民自2015年棚戶拆除后一直沒有撤離大洲島;2016年10月臺風“嘉莉莎”過后,進入冬季生產期,強行登島歇腳避風的漁民不斷增加,屢禁不止。
截至今年7月,島上有漁民38戶,臨時簡易棚戶約50間、占地范圍約2000平方米,沙灘上還停著50多只破舊的小漁船。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8月18日,萬寧市政府牽頭組織相關單位部門對大洲島違建物進行了強制拆除。據崔敏介紹,預計9月10日前能將拆除后的漁船網具、建筑垃圾等清理處置完畢。此外,新潭灣休閑漁業碼頭正在建設,擬作為漁民們以后的歇腳避風港。
但是,仍有部分漁民對此想不通。于是,吳英弘帶著工作人員挨家挨戶地去漁民家做思想工作。
已經在保護區干了27年的吳英弘不是不了解漁民們的心思:“他們認為,祖祖輩輩都在這里歇腳,為什么現在不行了?”但是,吳英弘的話也很有說服力:“島上的動植物,才是這里的主人。漁民不在這里歇腳,還可以去其他碼頭歇腳。而這里的動植物生長了千百年,很多是瀕危物種,一旦受到人類活動干擾,很有可能滅絕。”
為了保護好大洲島的生態環境,吳英弘和他們的同事們分成兩個班組護島,只要一上島,24小時都是工作時間。“27年來,我與愛人聚少離多,她經常要一個人承擔起照顧家庭的重任。”但是,吳英弘說:“只要大洲島的生態環境在我們的努力下變得更好,我就心滿意足了。還有2年我就退休了,但只要組織需要我,我還會干下去。”
?
相關鏈接:
四面山生態五項極限挑戰賽考驗選手 聚焦體育+旅游
瓊海橋園村一廢棄檳榔加工廠破壞生態 將拆除復綠
特銳德執行總裁屈東明:三大理念構建企業“生態黨建”體系
海口“陸海統籌”推進海洋生態保護工作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