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四輪驅動”闖出椰城基層黨建新路子
——海口城市基層黨建促發展惠民生
閃閃發光的“黨員示范崗”標牌,海口12345熱線架起黨和人民群眾的連心橋;樓棟里忙碌的黨員身影,讓社區居民的生活更幸福;生產一線的黨支部,讓非公企業綻放出新活力……一個支部就是一座堡壘,一個黨員就是一面旗幟。近年來,海口市委主動適應新常態,以“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為抓手,通過“四抓四強”,充分發揮街道社區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全面提升城市基層黨建工作水平,以黨建引領社會治理創新,刷新了城市面貌,激發了城市活力,注入了發展動力,為海口國際化濱江濱海花園城市建設提供了有力的組織保證。
抓組織強堡壘?黨建促進生產力
城市基層黨建工作是一項十分復雜的系統工程,如何在紛繁復雜的諸多要素中理順關系、健全機制、整合資源,是構建城市基層黨建新格局的關鍵所在。近年來,我市不斷從機制體制上著手,努力把每一個城市基層黨組織都建設成為堅強的戰斗堡壘,先后制訂出臺了《關于全面從嚴治黨加強基層黨建工作的意見》《關于全面從嚴治黨嚴肅黨內政治生活的實施意見》和《關于在全市基層黨組織中全面推行標準化建設的指導意見》《海口市村(社區)“兩委”班子及成員績效考核工作指導意見》《關于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的實施方案》《市委常委聯系黨(工)委抓基層黨建工作制度》《黨組織書記抓基層黨建責任清單和負面清單》等2+5制度文件,從頂層設計上就明確了抓好城市基層黨建的工作思路、目標任務和方法路徑,確保了全市上下抓城市基層黨建一個步調推進、一套標準督導、一把尺子考評。同時,創新黨建工作機制,把城區、街道、社區三級黨組織聯動起來,把街道社區、駐區單位、新興領域的黨建工作統籌起來,著力構筑“聯建共建、齊抓共管”的黨建工作格局。按照社區、學校、“兩新”組織等不同領域將黨建工作任務細化、量化,列出“黨建工作清單”,明確牽頭單位和完成時限,促進各項黨建任務落到實處。
市委主要領導以身作則,多次以普通黨員身份參加所在支部組織生活,帶頭講好黨課,帶頭參加主題黨日活動,推動營造山清水秀的良好政治生態,將基層黨建層層強化,久久為功,開辟了海口城市黨建工作的新局面。
如今,我市成立了非公企業黨組織675個,黨組織覆蓋率從原來的33.5%提高到78.6%,精心打造復興城、海南英利、鼎臻古玩城等一批“非公”黨建工作示范點,促使企業綻放出新活力,成為這些企業發展新引擎;成立社會組織黨組織82個,黨組織覆蓋率從原來的14.5%提高到89.3%;成立居民小區、商務樓宇、商圈市場等黨組織57個,有效擴大黨在城市的組織覆蓋和工作覆蓋,做到了哪里有黨員哪里就有堅強的黨組織。
近年來,我市成功嘗試把支部建在項目上,在鳳翔公園、五源河文體中心、丁村棚戶區改造、新瓊棚戶區改造等項目建設一線上成立臨時黨支部,有力地推動項目大提速。正因為有廣大黨員的示范引領,發揮好先鋒和堡壘的作用,全市各大重點項目才得以快速推進。今年1至7月,我市102個省重點項目累計完成投資424.52億元,同比增長15.51%;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完成725.57億元,同比增長22.4%。
抓班子強隊伍?“民生黨建”潤民心
“給錢給物不如建設一個好支部。”近幾年來,我市以社區“兩委”班子換屆為契機,努力建設一支數量充足、結構合理、素質較強的城市基層黨員干部隊伍,發揮好黨員干部在城市發展中的先鋒模范作用。
在換屆中,組織部門嚴把“入口”關,明確6條正向標準和8條反向標準,堅決撤換不合格不稱職的“兩委”干部,注重推選政治上強、品行作風好、具有奉獻精神、真心實意為居民群眾服務的人選進入班子,實現了新一屆社區“兩委”班子中大專以上學歷的占65.4%,平均年齡38.7歲,書記、主任“一肩挑”比例100%,班子結構得到進一步改善優化。同時不斷加強教育管理,在全市197個社區中全面推行“兩委”班子及成員績效考核制度。結合“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精心打造《我是共產黨員》電視欄目,影響和教育帶動了一大批黨員干部學先進、趕先進、作表率,其中9集專題片入選為中組部遠程教育課件。
玉沙社區黨總支部,把黨支部建在樓棟里,強化黨建建設,有效提升了社區的服務能力,積極構建黨建+網格化、黨建+“12345”、 黨建+志愿活動等模式,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幫助居民解決了不少難題。2016年,玉沙社區黨總支榮獲“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
海口12345政府服務熱線黨支部,線上線下總關情,架起黨和政府聯系人民群眾的連心橋。海口市政府服務中心副調研員、熱線黨支部書記張賢海深有感慨地說:“我們就是要做到讓群眾的話有地方說、事有人給辦、難有人分憂”。
只有基層黨組織的創造力和戰斗力不斷提高,基層黨建才能激發出生機與活力,才能更好地服務發展、服務民生、服務群眾,老百姓才能更好地享受到實惠。創新推出“基本菜”“一元菜”等惠民措施,老百姓反映的“菜價高”“吃菜難”問題得到有效解決;美舍河等32個水體治理項目開工建設,讓海口的生態環境變得更美;改造小街小巷2434條,打造40處15分鐘便民生活圈、21條特色餐飲街,改造提升42家農貿市場……海口入選為2016全國十大幸福城市之一。
抓保障強基層 服務水平大提升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為夯實基層基礎,提升為民服務能力,我市著力推動資源下沉、重心下移,將真金白銀投入城市基層、精兵強將充實城市基層,進一步夯實了城市基層黨建工作基礎。提高城市基層干部報酬待遇,將社區“兩委”干部、“兩新”組織黨組織班子成員生活補貼納入市、區財政預算,提升城市基層干部補貼標準。增加城市基層組織工作經費,將社區“兩委”班子工作經費提高到30-40萬元/年,“兩新”組織、破產改制黨組織工作經費5000元/年,切實解決城市基層組織“無錢辦事”的難題。全面推行黨群活動中心建設,一次性由市級財政投入4.3億元,采取新建、購買等方式全面解決社區黨組織活動場所“無、危、小”問題。優質干部資源向城市基層傾斜,將市級992個行政事業編制下沉到4個城區,并按照不低于2/3的比例調劑給城市街道等一線使用;從機關選派了127名優秀的中青年科級干部到街道社區掛職,充實城市基層干部隊伍;提拔重用288名在城市更新、生態修復、“雙創”一線表現突出、群眾公認的黨員干部,調動城市基層干部工作熱情。
重心下移、資源下沉,加大投入力度,切實保證基層組織辦事有經費、干部有活力、服務有陣地。待遇的提高和辦公條件的改善,提升了基層工作崗位的吸引力,基層組織有錢辦事、有場所理事的問題得到較好解決,推動基層黨組織發揮好戰斗堡壘作用,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問題得到有效解決。2016年,海口城市公共治理指數首次進入全國省會城市前十,獲評全國創新社會治理優秀城市。
抓載體強引領 群眾跟著黨員干
有效的載體是實現目標的重要手段。圍繞著“群眾的需求在哪里,服務就應跟進到哪里”的豐富服務內容創新載體,我市積極探索創新黨建工作載體,全面推行網格化管理,將主城區劃分為2428個網格,在網格上成立黨組織,并探索實行“12345政府服務熱線+社區‘兩委’干部+網格員”聯動機制,為居民群眾提供貼心的服務。以“雙創”為抓手,把“雙創”作為促推干部作風轉變的利器,號召全市黨員干部自覺投身于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中,常態化穿上紅馬甲,戴上紅袖章,參加衛生整治、文明勸導、入戶宣傳等志愿服務活動。黨員做給群眾看,群眾跟著黨員干。在黨員干部的示范帶動下,廣大市民群眾自覺參與城市建設和管理的熱情空前高漲,小紅帽、小紅旗、紅馬甲在海口城市街頭隨處可見,好人好事層出不窮。全市注冊志愿者總數達到26萬人,全市志愿服務隊伍3613支,被《人民日報》點贊為“志愿者之城”。
“四輪驅動”,闖出椰城基層黨建新路子,讓基層黨組織有力量、讓黨員有溫度,并不斷牽引著椰城基層黨建促推城市科學發展。今年7月,海口榮獲國家衛生城市光榮稱號。當前,全市上下在黨建工作的引領推動下,正朝著全國文明城市的目標攻堅沖刺,并加快實施城市更新戰略。
市委組織部負責人稱,在省委的正確領導和省委組織部的指導下,海口市委始終把加強城市基層黨建作為重要的政治責任擺在重要位置,加強謀劃部署,統籌協調推進。下一步,市委組織部將認真貫徹全國城市基層黨建工作經驗交流座談會精神,像繡花一樣抓好黨建工作,創新舉措抓好城市基層黨建工作,為推動社會治理創新、做大做優做強海口、建設國際化濱江濱海花園城市提供堅強有力的組織保證,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
記者陳敬儒
(海口網8月28日訊)
?
相關鏈接:
海南省教育廳督查機關黨建“燈下黑”問題?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