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法潤民心和美椰城
海口法治宣傳邁向常態化
法律宣傳走進社區。
“平時多學法,遇事有辦法,需要法律援助,請撥12348。”8月23日上午,細雨連綿,海口司法部門和法律援助機構來到白龍街道群上社區,如約開展專項法律援助宣傳咨詢活動,面對面向居民講解法律援助知識。
知法守法用法,和平和美和諧。海口將法治宣傳寫在日常工作議程中,厚植法律文化沃土,增強法治感召力,市區普法工作者、普法志愿者和街道工作人員、社區網格員,走上街頭、走進機關、走進社區、走進學校、走進鄉村,深入開展“送法上門”活動,將法律知識送到每戶居民手中,增強人們法治獲得感。
在加快城市更新的路上,海口還結合打違控違、增綠護藍、改造舊城區、服務重點項目建設等工作,創新社會管理,加強社會矛盾化解,優化治安環境,多形式多渠道開展普法宣傳教育活動,著力譜寫法治椰城新篇章。
法進機關 護航依法行政
在鳳翔公園建設中,有一支始終在在幕后默默奉獻的黨員先鋒隊——公園棚改拆違臨時黨支部。他們每天奔波在項目一線,一次次進家入戶,用耐心和恒心爭取百姓的理解和支持,始終堅持法治思維貫穿日常工作,為公園建設騰出一寸寸寶貴的作業面。
作為臨時黨支部的一名普通黨員,莊彩群還清晰記得在征地過程中遇到的一個棘手案例:在翔河后巷擁有一棟三層樓房的居民李先生,一開始對樓房被列入征收范圍極度反對,屢次讓上門的工作人員吃“閉門羹”,這棟建筑成為當時該片區最難啃下的“硬骨頭”。臨時黨支部經過多次協調,開了七八次協調會,又登門入戶幾十次,終于打動了他。
“思想通,征收之路才能通。不僅站在征收工作組的角度,也要真正站在征收戶的角度,以心換心,換位思考,為他們依法爭取最大利益,確保百姓的利益不受損。”臨時黨支部書記王小燕告訴記者,這是做好征收工作的一大“法寶”,也是支部全體黨員的共識。像李先生這樣比較有難度的拆遷戶,支部的黨員都是依法辦事,共做通了近10戶的思想工作。
走進海口機關單位,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困難用法,化解矛盾靠法,依法行政蔚然成風。抓好機關學法用法,關鍵是提高黨員干部隊伍的法律素養和依法行政能力。為此,海口認真實施“法律進機關工程”,多次邀請省內外司法專家學者,組織開展領導干部法制講座,舉辦各級干部法律知識培訓班,建立領導班子學法制度、公務員學法考試制度,開展重大專項決策法律咨詢等。
按照七五普法要求,海口堅持把領導干部帶頭學法、模范守法作為樹立法治意識的關鍵,完善國家工作人員學法用法制度,切實提高領導干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的能力。同時,堅持法治宣傳教育與法治實踐相結合,深化基層組織和部門、行業依法治理,深化法治城市、法治縣(市、區)等法治創建活動,全面提高全社會法治化治理水平。
法進基層 潤澤和諧社區
在法律進鄉村和社區活動中,海口始終堅持辦好農村、社區法制宣傳教育陣地,以普及和提高民眾的法律知識為重點,切實強化農民、居民的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編輯印制農村法制小冊子,村村張貼法制宣傳海報,設制具有特色的法制宣傳欄,社區內還設置了便民服務點、糾紛調解室等。
8月15日,大型現代禁毒普法瓊劇《回歸》巡演活動在新東社區小新東劇場開演,演出吸引了周邊500余名居民前來觀看。“毒患如虎害無窮,浪子回頭金不換。”《回歸》這出戲是在全省三年禁毒大會戰背景下,聚焦于毒品危害,取材于生活中的真實案例,講述了農民方照發家致富后,交友不慎被拉入毒海,變賣家產供自己吸毒并導致家庭破裂,后因搶劫而被判入獄,在政府的幫助和教育下洗心革面,回歸了家庭和社會。
“文藝輕騎兵走進社區,讓老百姓在潛移默化中感受到學法用法的魅力。”海口美蘭區法制教育中心主任鄧式樓告訴記者,該劇將禁毒法治宣傳教育結合海南本地百姓喜聞樂見的瓊劇,形式新穎,內容極富生活氣息。舞臺上演員們用精湛的演技將吸毒者的形象刻畫得栩栩如生,語言生動幽默,引發觀眾的感嘆或笑聲。這種強烈共鳴能使人進一步深刻地認識毒品對親情、家庭和人性的危害,同時更深刻地理解“珍愛生命,遠離毒品”的意義。
鄧式樓介紹,演出開始前,區普治辦、新埠街道和新埠司法所工作人員在演出現場懸掛了禁毒宣傳和環保宣傳的橫幅,并設點開展法治宣傳和咨詢。據統計,當天活動共發放《美蘭區“七五”普法讀本——居民生活法律常識讀本》、《家庭防毒手冊》、《海口市揚塵污染防治辦法》及環保袋、宣傳水杯等宣傳書籍與物件700余份,宣傳效果顯著。
近年來,海口借助律師的專業優勢,圍繞市民群眾日常的法律需求,緊扣工作熱點難點,在全市范圍開展好“以案釋法”宣講活動。分別在各鎮、街道、社區、中小學校和社會福利院等地舉辦數百場“以案釋法”宣講活動,宣講內容涉及土地法、婚姻家庭、禁毒知識、學校安全教育、法律知識等。
法潤民生 服務千家萬戶
完善排查機制,及時化解矛盾。海口堅持“預防為主、調處結合”工作方針,建立完善的矛盾糾紛排查機制,在排調中,按照“依法排調、規范程序、靈活高效”的原則,做到早發現、早控制、快調處,把矛盾糾紛及時消除在基層。
7月9日,重慶籍工人馮某在某工程工地施工作業時,突然昏厥倒地,送醫院搶救無效當日身亡。死者配偶余某及其兩個女兒等家屬得知消息后從重慶老家趕來海口,與施工方溝通索求賠償未果,向演豐司法所尋求幫助。
海口演豐司法所所長顏和平接到死者家屬申請后,立刻到工地現場調查并召集雙方了解情況。經過多次調解會調解后,雙方仍不接受調解建議,無法妥協。7月26日顏和平邀請了聯合結對的新豐法律事務所主任符志堅參加第四次調解會,發揮基層法律事務所專業優勢。
調解會上,符志堅向施工方普及法律知識,根據《工傷保險條例》第十五條,在工作時間工作場所突發疾病搶救無效死亡的也視同工傷,因此施工方是應當承擔賠償責任。同時,顏和平也勸說死者家屬考慮死者及時入葬問題,依據相關標準降低賠償金額,盡快達成賠償協議。最終,雙方一致達成70萬元賠償金額,施工方當場賠付,一宗重大死亡賠償糾紛平穩化解,有效地維護了轄區的安定、和諧。
多年來,海口以司法便民思想為指導,不斷延伸調解工作思路,基層調解委員會積極經常主動深入社區、企業等,第一時間化解矛盾糾紛,免費為群眾提供相關法律服務,尤其為不方便的群眾解決困難,變“坐等群眾上門求助”為“主動上門調解”,使群眾滿意,令群眾受益,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
在白沙街道,因父親過世留下的撫恤金與喪葬費繼承問題,妹妹陳二某與其同父異母哥哥陳某發生糾紛。因哥哥陳某現在三江監獄服刑,白沙街道人民調解委員會副主任鄺生站、調解員林鴻潑與當事人妹妹一同到三江監獄探監室開展調解工作。兄妹雙方終被調解員耐心、細致地工作所感動,表達了愿意調解的意向,并就分割財產提出了各自的主張。最終雙方達成協議平分撫恤金,哥哥部分由委托人李某代領,喪葬費由妹妹掌管用于料理父親后事。
在法治宣傳中,海口突出普法的針對性,對于外來務工人員主要宣傳合同法、勞動法、安全生產法等法律法規,逐步提高外來務工人員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能力;對于在校學生,主要宣傳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治安管理處罰法的相關規定,從小樹立青少年遵紀守法的法律意識;對于廣大居民,主要以宣傳人口與計劃生育法、婚姻法、繼承法、土地承包法等法律法規,讓居民學法、知法、用法、守法,努力提高自身的法律素質。
記者曹馬志 通訊員劉平 攝影報道
(海口網8月28日訊)
?
相關鏈接:
推動法治中國建設邁上新高度?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