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海底撈事件為契機,經常去“后廚”看看,問一問“初心”,才是明星企業基業長青的根本保證
一度被視為餐飲界標桿的海底撈,近日因食品安全衛生問題被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目前,北京市食藥監局已經要求海底撈總部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全面進行限期整改,在一個月內對北京各門店實現后廚公開、信息化、可視化。
值得審視的,是這波輿情的轉折。隨著海底撈的致歉信及處理通報,部分網絡輿情從憤怒轉為諒解,還有不少網友與自媒體為其“點贊”。誠然,海底撈的問題恐怕非其一家所獨有,餐飲服務業在門店、質量、供應鏈以及衛生管理等方面都面臨階段性難題。這也是大家普遍對食品安全問題抱有擔心的原因。對海底撈的寬容,體現著一部分消費者的理解與耐心。
消費者的善意不應被辜負。平心而論,當遭遇食品衛生安全重大事故,面臨品牌形象損毀,海底撈的反應是迅速的,道歉也是誠懇的。沒有埋頭裝“鴕鳥”,避免了一場更大的信任危機。然而消費者更關心的是,僅有面對輿情的積極態度,并不足以解決那些“線下”“后廚”的根源性問題。只有真正讓消費者看到變化、看到改善,才不負一家明星企業此前辛辛苦苦建立起來的美譽,不至于讓顧客們對整個行業食品安全狀況的憂慮雪上加霜。
長遠來看,企業的整改是實做還是虛做、真改還是遮掩,顧客心里是有桿秤的。對每一個行業、每一家企業而言,消費者利益都應擺在首位。海底撈的發展壯大,得益于鮮明的用戶意識。比起行業內少數從業者服務態度不佳、欺客宰客等現象,海底撈的貼心服務可謂消弭了消費者的痛點,其在服務上的一系列創新舉措,提升了消費者體驗,也是對消費者需求的尊重和滿足,一度刷新了行業服務的標高。然而,服務的“面子”再好,產品的“里子”也得過硬;內部的企業文化再溫馨,踐行起來也得與公共利益、法律法規一致。就餐飲行業來講,食品衛生安全就是企業安身立命之所在,就是消費者利益之根本。如果無法保證食品衛生安全,就丟掉了根本,服務再好,都可能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海底撈事件,給整個餐飲行業再次敲響了警鐘。要看到,新食品安全法“最嚴謹的標準、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的原則,不只是寫在紙上;公眾的注意力和部門的執法態度,也不會被一時一事的表態牽著鼻子走。每一家餐飲行業都需要以消費者利益為出發點,主動打開后廚,讓食品衛生看得見;填補管理漏洞,消除衛生死角,讓舌尖安全有保障,方可不負消費者的信任與期待。
當前,各行各業的業態創新、管理創新、模式創新層出不窮,但怎樣才能堅守住最根本的出發點,值得深思。強化企業自律是一方面,全社會也需要始終對食品安全保持高壓態勢,持續追問,刨根問底。這次北京市食藥監局要求海底撈各門店實現后廚公開,抓住了監管的根本。失去了透明的管理和全方位的監管,再賣力的服務也可能在一些方面打折扣,聲譽再好的企業也可能犯錯。以海底撈事件為契機,經常去“后廚”看看,問一問“初心”,恐怕才是企業面對危機的正確方式,也是明星企業基業長青的根本保證。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