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則“同濟博士生替父母掃馬路”的微博火了。大學生小田是個在讀博士生,由于老家貧困,五六年前父母為了他上大學就到嘉興做環衛清潔工??吹礁改笧樽约盒量鄤谧鳌⑹〕詢€用,每年暑期小錢都要到父母這里住上個把月,每天早上幫他們掃地2小時左右,希望減輕父母的勞累。(8月24日中國青年網)
嚴格來講,這原本就是一個普通的寒門家庭相依為命、兒子心痛父母心存感恩的質樸之舉。但身處網絡時代,一旦博士生和掃馬路完美組合,瞬間引發出萬千民眾爆炒,自然也就不足為奇了。然而回到兒子利用假期到父母身邊幫其掃馬路的事件本身,我們是否可以將其當作一例子女感恩父母的典型示范?
“烏鴉反哺、羔羊跪乳”,盡管只是一種自然現象或是一種動物的本能,但相關的故事卻教導了我們幾千年——生而為人,要懂得心懷感恩之心。想當初,一曲《?;丶铱纯础罚驗橛H情的召喚,曾風靡大江南北、經久不衰;而近年來更是流行起一種名為“為父母洗腳”的傳承孝道活動,期望以此提醒人們報答父母親恩。
可是,不得不承認,當代社會,人們在無限的忙碌和打拼中,似乎慢慢地缺失了生活的原味。更多的時候,家人之間多了些金錢的給予,少了親情的陪伴和呵護,空巢老人、留守兒童已然成為一種現實的社會問題。尤其值得反思的是,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如果一味地用金錢和物質滿足,而孩子又根本感受不到掙錢的艱辛,最終只會滋生出孩子欣然接受的索取本能。
小田的父母,無疑只是外來的掃馬路的環衛工;小田能讀到博士,無疑少不了父母無私的支撐給予。但難能可貴的是,在小田而言,父母的辛勞他能夠深諳在心。之所以利用假期的時間陪在父母身邊、幫父母掃馬路,他只是期望能用自己的汗水換得父母些許的輕松。而這質樸的換取,似乎更是這個寒門之家的“家風”。就如網友所說:在擁有如此家風的家庭,只要相依相伴、苦累都是一種幸福。
不管網友們是點贊也好、指責也罷,小田自己是這樣看待幫父母掃馬路這件事的:一來,不管是本科生、研究生,還是博士生,我都是我父母的兒子,他們在老家種地,我就幫著種地,他們在嘉興掃地,我就幫著掃地,這不就是兒子天經地義該做的嘛;二來,保潔員是一份值得尊重的工作,我愿意做,跟我是什么學歷沒有關系。
無需爭議!博士幫父母掃馬路,壓根就是再正常不過的一件事,只是這樣的事似乎在一些人看來有點“物以稀為貴”罷?我們不妨將此次事件當作一次感恩的示范,心存感恩,感恩父母、感恩老師、感恩社會,愿所有人歷盡千帆,歸來仍少年!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