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佛光寺東大殿多處漏雨
被稱作“古建筑第一瑰寶” 曾被評為局部危房 大修方案已提交供專家評審
昨天,古建筑愛好者唐大華接受北京青年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他于8月27日上午參觀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山西佛光寺東大殿時發現,殿內有10余處漏雨點,擔心會對這一唐代木結構古建筑造成損害。負責佛光寺維護的山西古建筑保護研究所所長鄭先和告訴北青報記者,研究所已經了解到了相關情況,目前已經在東大殿屋頂遮蓋了塑料布,東大殿的大修方案此前已經上報,目前正處于專家評議階段。北青報記者發現,在2010年當地對佛光寺東大殿進行的勘察研究發現,天花板上的多處木構件已遭腐朽,并認為東大殿已“構成局部危房”。
“古建第一瑰寶”內多處漏雨
對于很多古建筑愛好者來說,位于山西五臺縣的佛光寺東大殿是一處“圣地”。80年前的1937年6月,著名建筑學家梁思成到山西考察時,認為佛光寺東大殿是他多年考察所發現的唯一一處唐代木結構建筑,打破了日本學者“中國大地上沒有唐朝及其以前木結構建筑”的斷言。梁思成將佛光寺東大殿稱之為“國內古建筑第一瑰寶,我國封建文化遺產中最可珍貴的東西”。此后,專家們基本達成一致,認為佛光寺東大殿是我國現存第二古老的木結構古建筑,距今已有1160年的歷史。1961年,山西佛光寺成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7日,古建筑愛好者唐大華前往佛光寺東大殿“朝圣”,他告訴北青報記者,當地從26日開始下雨,27日上午他抵達佛光寺東大殿時,雨已經下了一天。“我進到東大殿里面,就發現有雨滴到我身上。我當時很奇怪,心想難道東大殿漏雨了。后來我數了數,從屋檐到大殿里,共找出10來個漏雨的點,因為殿內后廳不對外開放,看不到情況,也許漏雨的地方還會更多?!?/p>
唐大華給北青報記者發來一張照片,照片中有工作人員正用塑料布遮住一座大殿內的多尊羅漢塑像。唐大華表示,這是東大殿內的工作人員在用塑料布避免塑像被滴落的雨水淋到。
唐大華表示,對于木結構的古建筑來說,漏雨可能導致木構件腐爛,一旦木構件無法承擔房頂的壓力,整個建筑都可能倒塌?!懊鎸χ袊鴥H存的幾處唐代木結構建筑之一的佛光寺東大殿在漏雨,我感到很著急。”
東大殿經勘察定為局部危房
北青報記者調查發現,數年前,清華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文化遺產保護研究所及清華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文化遺產保護研究所曾受國家文物局和山西省文物局委托,在佛光寺東大殿主管單位山西省古建筑保護研究所的合作下,對佛光寺東大殿文物建筑本體的結構現狀及殘損狀況編制了勘察報告。
北青報記者從這份發布于2010年的勘察報告中發現,當時佛光寺東大殿的部分木構件便已遭遇嚴重的腐朽問題。報告中稱“基本上各種構件都存在腐朽的問題”,并表示腐朽問題相對比較集中在暴露在室外的房檐及較易受潮濕的天花板上方的一些木構件內部。
報告認為,佛光寺東大殿“部分承重結構承載力不能滿足正常使用要求,局部出現險情,構成局部危房”。
大修方案已提交供專家評審
昨天下午,山西省古建筑保護研究所所長鄭先和告訴北青報記者,他們已經了解到了佛光寺東大殿漏雨的情況,相關的專家從27日開始就前往佛光寺東大殿調查,“目前短期的處理辦法是用塑料布遮蓋大殿的屋頂,避免雨水滲進屋頂內部”。
鄭先和表示,東大殿漏雨是由于大殿年久失修,加上近期降雨時間較長導致的,“從解放后到現在,東大殿始終沒有大修過,包括漏雨在內的很多問題都需要進行一次大修才能徹底解決”。
在唐大華看來,大修也是解決漏雨問題最主要的一種方案。“同在佛光寺的文殊殿,之前進行過大修,我27日上午去考察的時候就沒有發現漏雨的情況?!睋私?,文殊殿也是佛光寺內的古建筑之一,但建成年代晚于東大殿,部分專家認為其建于金代。
鄭先和介紹,文殊殿是于本世紀初進行大修的,他表示,之所以先對文殊殿進行大修的主要原因是:“東大殿太珍貴了,對于如何大修,專家們意見很難統一”。清華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文化遺產保護研究所的工作人員也在前述勘察報告中指出,“東大殿內所有的建筑構件,甚至它們的空間位置都非常重要。故修繕工程必須慎之又慎,必須以對建筑本體干擾最小的方式,在沒有絕對必要的條件下,決不可輕易更換構件或拆卸重裝”。
鄭先和告訴北青報記者,研究所在2015年將佛光寺東大殿的大修方案上報給了上級部門,目前該方案正處于專家評審階段。(文/本報記者屈暢)
?
?
相關鏈接:
能源重地山西“降煤增氣” 打造煤層氣產業千億產值?
·凡注明來源為“??诰W”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