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把抓愛心零錢 不設防社會還有多遠
河北省邯鄲市邯山區實驗小學三年級學生紀雨杭,把零錢擺在公交站臺處,供乘公交的人取用。5天后,700元零錢剩余450元左右。
在紀雨杭隨零錢樹立的告示上,明確說明每人只能拿2元。但是,他觀察發現,不只一個人抓了好幾十個硬幣就走。孩子說,這哪里是坐公交車呀,都夠他的午飯錢了。
孩子的想法很天真,他看到給公交車乘客換零錢的網絡視頻,就想要復制類似的善舉。可惜,理想敗在了現實面前。5天時間里,雖然零錢沒有被“一搶而空”,但是出現有人多拿零錢的情況,無疑讓善舉的意義打了折扣。有需要的人用不上,不需要的人濫用善心,正是慈善領域經常出現的尷尬。
這場發放零錢的行動是孩子接觸和認知社會的一場試驗。不知道這場試驗的結果給孩子造成了什么影響——他究竟是更深刻地認識了人性的復雜,還是義無反顧地堅守單純與善良?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孩子如果想要再次試驗,一定會更謹慎地設計規則,讓零錢真正用于坐公交車而非“吃飯”。
這場試驗并非沒有規則,告示上寫得明明白白。但是,一些人習慣了有約束的規則,而視無約束的規則為無物。在法律層面,或許這套邏輯成立,人們常說沒有強制執行力的法律等于空話。一些人遵守規則,并不是從內心認同規則的理念和目標,而僅僅因為“不敢”違反規則,承擔違規導致的懲罰而已。但是,在更廣闊的社會關系領域,除了完善的約束與懲處制度設計,更需要人們基于善意的自覺遵守。
在街上放700元零錢任人拿取,很多人會覺得是“犯傻”。當然,這種觀點并不是否認慈善的美好初衷,而隱藏著一種對人性的預設:這個社會維護秩序的成本較高,不推出復雜、有約束力的規則,就是對丑惡的放縱。未經世事的小學生偏偏反其道而行,他預設維護社會秩序的成本很低,白字黑字的告示足矣。雖然結果不盡如人意,但孩子這場試驗的價值不容低估。
我們有必要反省,是不是因為對秩序成本過高的預設,導致太多的社會資源被白白消耗了?一些時候,為了維持規則,社會有可能支付了高于規則紅利的成本,包括人力和財力的。盡管小學生這場試驗出現了破壞秩序者,但也不乏遵守規則、按需取錢的人,否則5天過后還能留下多少錢?那些占多數的老實人,而非少數違規者,才是試驗傳遞善意的對象。不能因為少數人的違規,就否認存在于多數人心中的人性之美。
對社會秩序的過低預設及相應的嚴格制度,也可能反過來降低秩序水平。很多時候,復雜的規則看似嚴絲合縫,反而會消耗人的耐心,轉而尋求捷徑鉆空子。比如說,一些機構過于嚴苛的財務制度,看上去好像有力地保證資金用途合理,但無形中引導好人走歪路,讓原來不想違規的人為了報銷合理支出被迫違規。街頭自助領取零錢,盡管毫無約束力,卻幾乎百分之百地反映了人性的真實面貌,進而反映了社會真實的秩序水平。
縱然在更廣闊的現實應用場景中,哪怕是充分體現人性美的慈善領域,小男孩這種發放硬幣的行為很難復制,其結果和消耗的成本根本無法預期,但是,這種檢驗人性美丑的微觀試驗,無疑具有宏觀的價值。它提醒人們反思個體行為,更推動社會朝著一個不設防的秩序環境努力。(王鐘的)
?
相關鏈接:
女孩用“愛心零錢”做百把雨傘 已送出70多把?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