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昂貴的身份認同:高端體育投資風靡精英家長圈
記者 許陽
為了孩子的一項運動興趣愛好,你能花多少錢?一位北京的全職媽媽給出的答案是——少則15萬一年,多則上百萬。
近幾年,在上海、北京等一線城市,中高產家庭針對子女的高端體育投資悄然興起,這些家長熱衷的項目包括但不限于冰球、擊劍、馬術、高爾夫、賽艇等,每年的支出涵蓋裝備添置、聘請中外教練、參加俱樂部、參與國際賽事、前往運動發源地學習和參賽等等,林林總總不下數十萬。
這些“燒錢”的項目背后,對一個家庭的要求不僅是穩定的經濟實力,還要源源不斷的時間投入。即不僅要“有錢”,還要“有閑”。
北京家長鄭琳(化名)這個暑假一直陪兒子在加拿大游歷,3年前,她給僅五歲半的孩子報名參加了冰球學習,為的是這項加拿大國球的學習,能讓孩子在以后申請北美精英學校能有一個加分項。同時冰球作為一項精英運動,也有助于建立孩子當前和出國后的朋友圈層次。
“學校也都知道,能打冰球多年的孩子,家庭不會太差,所以在孩子成績優異的前提下,也會優先或較寬松錄取。”鄭琳說。
她給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算了一筆賬:如果僅算上訓練費、裝備費用的話,大概在每年5萬元。但是如果算上比賽費用,特別是參加一些國際賽事或者是到國外集訓的話,一年花費保守估計在15萬元以上。
不僅如此,這些項目往往需要高密度的訓練。以冰球為例,打得好的孩子,小課基本可以達到一周五天的頻率。同時,不少家長還傾向于讓孩子去運動發源地感受這項運動的背景和氛圍,對時間的要求就更高了。
由于工作和陪伴不能兼顧,鄭琳于2016年辭去了自己的公司高管職位,當起了全職媽媽。
這個圈子還有哪些更有趣的細節?在這個開學季,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了多位一線城市家長、學校俱樂部、體育培訓業內人士等,試圖還原這些精英父母更多的心路歷程和行業風向。
昂貴的興趣
據鄭琳介紹,目前僅在北京,就有3000名左右的孩子打冰球,這還只是注冊的,再加上沒有注冊的,人數可能更多。此外,還有上海、南京、武漢、成都等地的孩子每周飛到北京訓練。
一則北京及周邊的冰場較多,二來北京冬春季節空氣狀況不佳,而冰場的小環境較好,再加上北京冬奧會的催熱,北京有條件的父母更熱衷于讓孩子學習冰球。
“這項運動很考驗家長的投入程度,包括時間、金錢等。”鄭琳表示,“不是全職媽媽很難堅持。”
以她的孩子為例,目前每周兩次小課(教練指導課,一次一個半小時),兩次大課(球隊集體課,一次一個半小時),有的俱樂部會再有一次專項課(小組配合為主的課程,一次一個半小時)。
高密度的課時背后,是一筆數目不菲的費用。雖然每個俱樂部的收費標準不一,但一般一節小課150-300元,大課200-400元,專項270元。也就是說,即使按照最低標準,學習冰球的每周培訓費用就要近千元,每年則要近4萬。
這還不止。一般打冰球的孩子家庭條件都不錯,除了培訓費用,還需要購買護胸、護肘、護身、防摔褲、護膝、手套、頭盔等。一套裝備算下來最基礎的也要五千左右,貴的要1萬以上。而有的孩子兩年換一次裝備,有的半年就慢慢開始換。
相比裝備和培訓這些基本費用,更大的一項支出是外出比賽、集訓。涉及到酒店、交通、教練、冰時等各項費用。此外,有些家長還會選擇帶孩子到運動發源地體驗學習。有些學冰球的家庭,還將每年到北美當成一項固定家庭活動,體驗生活、練習語言、熟悉環境、參加冰球夏令營等。
也就是說,不少家庭在孩子冰球這項運動的投入上,一年保守估計也要15萬元朝上。孩子的興趣、家長的時間和精力、家庭經濟支撐度,共同決定著孩子在這項運動上能走多遠。
其他高端運動也概莫能外。上海一位學馬術的孩子家長趙雅靜(化名)告訴記者,她家孩子一周去參加兩個課時,一個課時400到500元,一年培訓花費4萬元左右。此外,還有裝備費用。“馬術一般需要帽子、馬甲、靴子等,目前給孩子買的裝備2000元左右,一到兩年更換一次。”她說。
“精英”的標簽
事實上,國內青少年自發參與上述高端運動的學習,還屬小眾人群。一個顯而易見的原因是,除了孩子的興趣之外,家長的選擇成為一個關鍵因素。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這個圈子的家長多數是公司的中高層管理者,或經商,不少人還擁有海外留學或工作經歷。他們交往的朋友,有些自己也在學習高爾夫、馬術、冰球、賽艇、擊劍等。因此,孩子從小接觸到這些運動,也就順理成章了。
趙雅靜告訴記者,“跟我們一個補習班的家長聽說我們小孩在學習馬術,就立刻也給自己小孩報名交錢。因為他們所屬的家庭背景和圈子里,認同這個運動。”
在家長看來,首先,這些高端運動帶給他們的,是對孩子身心、意志和氣質的鍛煉,會受益終身。趙雅靜表示,孩子第一次去馬場就喜歡上了這門運動,并且馬術確實能增強孩子體質,對小朋友精氣神的培養有益。
鄭琳給孩子選擇冰球最基本的原因也是有利于孩子身心發展。“北京冬天空氣不好,不利于室外運動,冰場基本都有空氣凈化設備,冰上空氣滋潤,也有利于呼吸道。”她說。
其次,家長圈層的認同,也成為給孩子從小建立朋友圈層次的一大關鍵誘因。這些孩子多數就讀于國際學校或雙語學校,有些課程還是學校的特色課程。
上海萬科雙語學校賽艇運動負責人張三棒表示,賽艇課作為萬科雙語學校的特色,是一門必修課,目前訓練人數約300到400人,以校內學生為主。
張三棒告訴記者,學習賽艇需要很大的毅力,因為長期的練習會讓手上起老繭。但體驗和參與過的孩子,一旦愛上這項運動,將會陪伴他們一生。不少學生家里還采購了訓練賽艇的劃船機。
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在于,這些孩子大多會在初高中階段選擇出國留學。很多家長也把這些高端運動當做是申請國外名校的一個加分項以及將來融入當地社會的一項社交技能。
體育培訓風口已至?
不可否認的是,這些由一小群人率先推動的運動,對青少年素質教育和體育事業的發展,是有益的。
號稱新三板體育培訓第一股的萬國體育,便是這樣的風口企業。對于這波高端運動在青少年中的興起,萬國體育董秘殷柯認為,這是一個市場需求的結果,家長的消費意識從新鮮逐步變得越來越專業。如今這個市場到了一個比較好的發展階段,也會有越來越多的體育培訓機構涌現出來。
張三棒表示,青少年賽艇運動還沒有真正打開,目前還屬于推廣期。它的投入成本很高,首先碼頭艇很貴,一條4人艇要30萬到40萬元。此外,還有一定的限制。例如,河道屬于政府管理,涉及水域問題,自己還要修碼頭等,這就限制了招生的規模。
事實上,近幾年我國也開始重視和鼓勵這些運動的進一步發展。2016年3月,北京市政府發布《北京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冰雪運動發展的意見(2016-2022年)》,在場地建設、活動組織、教育培訓等方面,提出要求。這也是為北京2022年冬奧會進一步營造氛圍。
例如,北京將新建室內滑冰場16座、室外滑冰場50片、嬉雪場地30片,規范提升現有22座滑雪場軟硬件水平;分批次建設100所冰雪運動特色學校、30個青少年校外冰雪活動中心,鼓勵引導社會力量創建各類青少年冰雪運動俱樂部等。
根據2017年發布的《河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支持冰雪運動和冰雪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2022年河北省冰雪產業總規模達到1000億元。
2016年6月,國務院印發《全民健身計劃(2016-2020年)》,提出積極培育帆船、擊劍、賽車、馬術、極限運動、航空等具有消費引領特征的時尚休閑運動項目。
在不少體育相關企業看來,這在政策層面上給予了保障,企業也在積極布局。殷柯表示,萬國體育的特色項目是擊劍,今后在深耕上海、北京等一線城市的同時,還會在一些二、三線城市進行布局。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