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1月教育部發文規定,自2018年起,普通高等學校將不再舉辦本校全日制教育專業范圍外的學歷繼續教育,沒有舉辦全日制專科層次教育的普通本科高校,不再舉辦專科層次的學歷繼續教育。當前,正值成人高考和自學考試的報考咨詢季,媒體采訪發現,趕“末班車”去拿名校專科學歷的報名人數陡增。同時,全國各重點大學繼續教育學院的招考政策日趨收緊,多地多所大學的學歷繼續教育已經停辦。(8月28日《北京青年報》)
?在學歷依然是就業王牌之一的當下,扎堆趕考名校成教值得理解。這些年來,雖然輿論一再喊出并且強調“學歷不等于能力”,但在事實上,學歷的重要性并沒有削弱。沒有一個能拿得出手的學歷,有的連工作敲門磚都找不到,而入職了也會面臨“錢途”和“前途”的重大差距。切身利益之下,自然會有權衡選擇。
?教育部明確普通高校明年起不再舉辦學歷繼續教育,是有原因的。一方面,一些高校的學歷繼續教育,基本上屬于“花錢買文憑”,含金量并不高。繼續教育本應是“寬進嚴出”,但在一些高校卻變成了“寬進寬出”。有些人只要進了門、交了錢,哪怕不用心學習,甚至沒有學習,一樣能獲得學歷文憑。這樣的繼續教育,當然沒有存在的必要。
?面對問題不改革,肯定是不行的。而且,這也是提升高校辦學質量的要求。北大繼續教育部部長劉力平就曾表示,未來北大要全力沖擊“雙一流”大學建設,精力有限,無法兼顧所有類型的教育業務。
?另一方面在于,提升學歷并不是只有名校成教一條路可走。目前國家承認的繼續教育學歷有4種主要形式,分別是成人高等教育、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網絡教育(遠程教育)、電大現代遠程開放教育(廣播電視大學)。即便拿不了名校成教學歷,也可以通過其他形式,拿另外3種文憑。在現有的學歷形式中,自學考試就一直受到好評,這說明只要繼續教育辦得好,還是有社會認可度的。
?改革是為了不忘初心,能夠走得更遠。教育部這一規定,并不是關門停辦繼續教育,而是為了把繼續教育辦得更好。從長遠來看,繼續教育不僅不應該完全停辦,而且應該發展得更好。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知識的更新迭代速度明顯加快。不要說一些以前沒有接受過完整教育的人,即便一些名校畢業的人,也不排除存在“能力危機”的現象。這對終身學習、終身教育提出了要求。
?即便一些人純粹出于拿文憑的考慮而參加繼續教育,也應該理解和支持。我們的社會應該進化到不唯文憑只唯能力的階段,那些有能力有貢獻的人,只是因為某種原因沒有文憑結果“錢途”和“前途”受到影響,確實難言公平。但在現實中,還缺少能力的有效考評體系,或者說這種考評體系成本過高,很難普及開。把學歷與能力掛鉤,有時就成了沒有辦法的辦法。
因此,繼續教育可以改革但不能停,未來還應該繼續努力,讓其發展得更好,滿足更多人終身學習,哪怕是純粹拿文憑的需求。從根本上講,希望我們的社會在重視能力的步伐上更快一些,讓“唯文憑論”盡快成為過去時。特別是對于一些很有能力很有貢獻的人,提供制度救濟機會,讓他們也能擁有人生出彩的機會。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