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昆明8月31日電 (陳靜)31日一大早,云南省紅河州元陽縣的哈尼族青年普省木便忙個不停,剛把客棧游客的早餐張羅完,又著手準備下午的長街宴。他笑著告訴記者,現在游客一年比一年多,村民的生活也跟著越來越好。
元陽縣是世界文化遺產哈尼梯田的核心區,它與哈尼梯田所在的其他三縣金平、綠春、紅河同為貧困縣,曾面臨著交通不便、發展滯后、勞動力流失等難題。但隨著2013年哈尼梯田申遺成功,這些困境正逐漸扭轉。
今年30歲的普省木因為父親早逝,13歲就外出打工,曾做過建筑工程、經營小飯店。哈尼梯田申遺成功后,普省木聽說家鄉游客成倍增加,政府大力扶持農業,便回鄉經營客棧和農家樂。如今普省木的4家客棧有60余間客房,每年10月至次年5月旅游旺季入住率很高,“在家鄉就能有很好的收入,我就不用出去打工啦!”
元陽縣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法規及規范性文件,保護和科學開發梯田;梯田周邊無工業無污染的優勢條件,使梯田米、梯田魚、梯田鴨等農產品逐漸受到消費者的青睞,為當地農民帶來實實在在的收益。
云南省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所長鄭寶華表示,當地政府鼓勵農民采取稻漁綜合種養模式,在水田種稻的基礎上養殖魚、鴨,可將畝產值由原來的2000元(人民幣,下同)提升至1萬元,成為產業扶貧的有效途徑。
如今,元陽縣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從2013年的4045元提高到2016年的7131元。紅河州世界遺產管理局副局長張洪康表示,過去絕大多數哈尼族青年選擇外出打工。近年來,回鄉就業、創業的青年已漸成規模。
但目前,梯田米、魚、鴨產業仍停留在粗加工階段,當地企業精深加工能力差,人才缺乏、技術創新能力弱;梯田旅游業也仍以觀光為主,產品單一、季節性強。如何實現三產融合發展是關鍵。
中國科學院地理資源研究所研究員閔慶文建議,當地政府可根據資源基礎、自然條件與產業環境,將哈尼梯田地區劃分為梯田產業發展區、生態生物產業發展區、熱區特色產業發展區,打造公共品牌,升級產業結構;同時,消除“哈尼梯田就是元陽梯田”、“最好的觀賞季節是11月—4月”的誤解,申報“全域旅游發展示范區”。(完)
?
?
相關鏈接:
“綠島法援 助力脫貧攻堅”活動走進海口龍華濱濂北社區?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