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孩子即將上小學的家長來說,過去的這個暑假可真是不省心。秉持著“選老師比選學校更重要”的觀念,不少家長提前打探,通過各種關系,要把孩子放到所謂“理想班級”。今年,浙江金華紅湖路小學使出了“砸金蛋定老師”——四個金蛋里都藏了一張紅紙,紅紙上分別寫著班主任和任課老師的組合,四個班級共四組。(8月30日 新華社)
在成功焦慮的裹挾下,孩子們上學的事情家長們操碎了心。上哪個學校塵埃落定了,又要為分到哪個班、是哪個班主任、任課老師而焦心。在不少家長眼里,分到了所謂的好班,遇見了好班主任、好老師,不僅意味著自己可以省心一些,還意味著孩子的成績能夠有保障。
為了得償所愿,不少家長往往會進行一次社會資本的總動員。在這樣一個人情社會、關系型社會,家長們往往會依靠熟人網絡,來實現自己的利益訴求。人人都想進好班,都想找到好班主任、好老師,難免會導致供求失衡;為了將難辦的事情辦成,為了將不可能變為可能,許多人通常會想方設法托關系、找門路,甚至不惜進行變相的利益輸送。
當分班的過程中存在著暗箱操作,當分班淪為某種意義上的“拼爹”游戲,不可避免會損傷教育公平。分班原本是一種公共關系,理應按照相應的規則對學生一視同仁;只不過,在人情、關系、權力等社會資本的浸潤下,分班異化為一種私人關系,成為家長之間無聲的競賽。誰的門路廣、關系多,就能夠讓孩子進入“理想班級”。
“砸金蛋選老師”的初衷,在于打破人為因素的干擾,實現陽光分班,讓選班主任、選老師的過程公正透明。和抓鬮類似,“砸金蛋選老師”主要看運氣,最大的優點在于概率平等,是一種建立在機會均等基礎上的教育公平,能夠避免一些老百姓所認為的“潛規則”,規避權力和關系的運作,防范人情社會的一些弊端。
將教育資源的分配寄托在靠運氣的“砸金蛋選老師”上,折射了制度建設的滯后性。教育資源的合理配置,需要一系列公正的制度安排,需要在制度框架下的利益博弈。只是制度建設“缺位”了,抓鬮、“砸金蛋選老師”這樣全憑運氣的資源配置方式才顯得“公平”,才可能避免相關利益方的口水與爭議。
哪個班主任好、哪個老師好,也需要因人而異;畢竟,教育也是一個因材施教的過程,他人眼中的好老師并不見得適合自己的孩子。盲目、非理性地追捧“理想班級”,過度地迷戀好班主任、好老師的功效,熱衷走捷徑、渴望孩子出人頭地的成功焦慮,讓簡單的分班變得復雜起來,以至于學校不得不用“砸金蛋選老師”來應對;這樣的做法與其說是教育創新,不如說是無奈之舉。(楊朝清)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