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專項扶貧 行業扶貧 社會扶貧“三位一體”
海口“精準滴灌”激活扶貧大格局
海口網9月3日消息(記者謝大強)2日早上,秀英區永興鎮儒張村貧困戶黃忠海騎著三輪車攜帶自家養的兩籠土雞和幾板雞蛋,來到鎮電商扶貧中心的愛心扶貧集市,此時早已有來自海口的市民在此等候。
“我家的土雞、雞蛋根本不愁賣,微店里有賣,扶貧集市也賣。”黃忠海這位昔日的貧困戶,現已成為秀英區及海口市有名的電商扶貧“網紅”。
從過去給貧困戶送豬、牛、羊、雞等禽畜產品,側重送錢、物的單一扶貧模式,到如今的電商、產業、技能扶持,重在“扶智”“扶出路”,秀英區精準扶貧的路子越走越寬,且效果越來越好,一大批貧困戶如今成為微商老板、合作社股東、產業工人等。
134貧困戶成微商老板
今年56歲的黃忠海,家中4口人,兩個孩子年幼,妻有殘疾,家里僅有的兩畝多遍布火山石的荒山,靠種植根本養活不了全家。這幾年,黃忠海一直在努力尋找脫貧之路,由于缺少資金以及沒有找到好的門路,全家一直未能擺脫貧困。為了照顧病妻幼子,黃忠海只能外出打工。
針對黃忠海家的實際,市、區、鎮、村四級為他家訂制了產業幫扶計劃,自2016年3月起,政府先后扶持他家600只種雞苗。現在母雞已產蛋;扶持他家的3只母羊,現已發展到9只。此外,政府為幫助他家長遠發展,還為他家購買了100株荔枝王種苗和50株優質黃皮苗。
永興鎮建成電商扶貧中心后,黃忠海搭上了“電商扶貧快車”,他按時參加每期的電商培訓,首批開設了微店,主打銷售自家養殖的土雞和雞蛋。黃忠海不時將自家放養荔枝果園的土雞、撿雞蛋的照片上傳微店,并在朋友圈發布現場視頻,吸引了一大批“圈粉”,許多城里人成為他家“土貨”的忠實“粉絲”。
“我家的土雞和雞蛋要提前預訂。”現做起微商的黃忠海顯得十分自信,他的微店銷售額至今超過一萬多元,“如果沒有政府創新的扶貧思路和模式,我家脫貧的速度就不會這么快。”據悉,在永興電商扶貧中心的扶持下,該鎮134戶建檔立卡的貧困戶現全部做起了微商。
就業培訓吃上“技術飯”
“如果沒有政府幫助勞動技能培訓,我可能至今還在四處漂泊。”不久前的一天,海口城郊的一處工地,東山鎮卜達村貧困青年吳鐘英現在吃上了“技術飯”,開挖機的他每月工資6000元。
來自東山鎮儒達村的貧困戶蘇運大和蘇運孝是兄弟倆,二人曾在餐館當過學徒,自己也擺攤做過夜宵,由于沒有受過規范培訓,打工只能在廚房做幫工,月工資1000多元。通過秀英區人社局組織的中式烹飪培訓后,順利拿到初級廚師證,現兄弟倆在餐館當廚師,每月工資3000元以上。
秀英區在推進精準扶貧工作中,人社部門通過定點培訓機構為貧困家庭勞動力提供免費職業技能和實用技術培訓,讓貧困家庭勞動力學會一技之長。去年10月以來,區人社局針對有勞動技能培訓意愿的貧困家庭勞動力,緊盯目前勞動力市場較“吃香”的就業項目,先后組織參加挖掘機操作、廚師、面點師、大貨車、公交車駕駛等技能培訓,為免除貧困家庭勞動力的后顧之憂,政府全部支付培訓學費、職業技能考試費及住宿費,每天還補貼100元生活費。參加培訓后順利拿到國家職業資格證書的貧困勞動力,在我省就業每月工資可達到5000至7000元,真正幫助貧困戶實現“就業一人,脫貧一戶。”
如今,秀英區創新扶貧開發體制機制,形成政府、市場、社會互為支撐,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三位一體”的大扶貧格局。“我們在精準上下功夫,群眾脫貧致富筑夢小康的腳步越走越穩健,也越來越快了。”秀英區相關負責人如是說。
?
相關鏈接:
扶貧夜校群眾點單?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