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9月4日出版的人民日報22版報道了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以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為契機,去年發力旅游發展,努力把全縣打造成為一個大景區。以下是版面圖和報道全文:
保亭風情街。梁雙莉攝
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以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為契機,去年發力旅游發展,努力把全縣打造成為一個大景區,“雨林溫泉謐境,國際養生家園”目標逐漸接近,成效初步顯現:今年上半年,全縣共接待游客304萬人次,同比增長23.88%,實現旅游收入6.76億元,同比增長45.67%。
全景化建設
串點成線、連線成片,點線面結合,創建全域開放式大景區
“這里的生態真好,滿眼綠色,空氣清新,心情舒暢。”7月底,在檳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區,來自云南的趙先生對這里的生態環境贊不絕口,“下次還想再來看看。”
在全域旅游格局中,到處都是風景而非到處都是景點景區。“森林覆蓋率達到85.2%,黎苗文化濃郁。發展全域旅游,保亭的自然稟賦和文化資源得天獨厚。”保亭縣委書記王昱正自豪地說。
2016年,保亭被省政府確定為創建全域旅游示范區的重點縣,全縣上下受到極大鼓舞。成立領導小組、制定發展規劃、出臺配套政策、完善管理體制,各項工作迅速如火如荼展開和推進。
“發展全域旅游必然要求整合全域旅游資源。我們以美麗鄉村、旅游景點、風情小鎮為點進行資源整合,串點成線、連線成片,點線面結合,重點建設一批美麗鄉村和風情小鎮,豐富旅游要素,打造特色購物街區,創建全域的5A開放式景區。”王昱正說。
保亭的旅游資源確實豐富,僅5A景區就有呀諾達熱帶雨林景區、檳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區兩個,占了整個海南省6個中的1/3,這在旅游資源豐富的海南省實屬難得。
除了繼續擦亮這兩大品牌,保亭還打造七仙嶺溫泉國家森林公園4A級景區,以及緣真神玉文化園、茶溪谷文化旅游區、仙安石林地質公園等一批精品旅游景區,以優質資源和高品質的開發打造保亭全域旅游發展品牌。實施全域化鄉村旅游,按照“一村一景、一村一品、一村一韻、一村一特色”的思路,依托黎苗風情、田園風光、熱帶瓜果等資源,將景區、酒店植入農村,打造開放式無門票美麗鄉村、休閑鄉村。
“旅游標識牌更規范了,旅游廁所也比以前增多了不少。”經常帶團來保亭的民間旅行社張導游說。2016年以來,保亭縣共投入1500萬元對全縣導行標識牌進行統一規劃設計,在縣城主要街道、車站和旅游景區、賓館酒店、鄉村旅游點等設置中英俄韓4國語言對照標識牌、導覽圖和村莊標示牌;加大公路沿線旅游化改造,打造全域旅游景觀帶和文化長廊;積極推進旅游廁所共建共享,新建及在建旅游廁所30座。
全產業融合
發揮“旅游+”功能,推進旅游業與其他相關產業深度融合
8月28日,2017年海南七仙溫泉嬉水節在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隆重開幕。
嬉水節源自一個動人的傳說。七仙女下凡來到此地,只見滿目綠水青山,祥云繚繞,溫泉升騰,鳥語花香,一派人間仙境,她們便陶醉游玩于這片山水。后來,七仙女與風神進行了一番殊死的斗爭,打敗了想占據這塊地方作為棲身之地的風神。為了守護這塊美麗的土地,七仙女化為7座秀麗的山峰,這就是今天的七仙嶺。當地百姓為紀念七仙女給他們帶來的美好生活,每年七夕都到溫泉湖中嬉水游玩,并載歌載舞供奉祭品,祈求風調雨順,吉祥安康,久而久之就成了今天的嬉水節。
保亭縣是黎族苗族自治縣,黎苗人口占全縣人口的64%,黎苗文化豐富。
依托濃郁的黎苗少數民族文化,保亭積極推進文化與旅游深度融合,探索“旅游+文化”發展。除了嬉水節,保亭每年還舉辦“三月三”“重陽登山賽”等旅游節慶活動及賽事;充分挖掘黎苗非物質文化,檳榔谷景區推出的《檳榔·古韻》大型原生態實景演出,濃郁的黎苗風韻受到海內外游客的歡迎,被列為“國家文化出口重點項目”。
作為北緯18°上唯一擁有雨林溫泉的旅游勝地,溫泉一直是保亭最具特色的自然資源。這里的溫泉最高水溫97攝氏度,水質軟滑,清澈透明、無色、無味,富含鋅、鍶、鋰、溴等多種人體所需的微量元素,具有很好的養生保健以及美容作用。
“抓住這一優勢,保亭大力促進旅游業與健康養生產業的融合創新”,保亭縣旅游委主任林孟地介紹,目前保亭已建成鶴川溫泉酒店溫泉康體理療中心、七仙嶺君瀾酒店溫泉康體中醫理療中心等醫療健康旅游項目、生態養生項目,正在建設雅布倫醫養結合項目。這些項目深化醫養結合理念,為游客提供醫養融合、康復療養、休閑度假一體化的健康療養和度假服務。
保亭縣宣傳部長蔣麗萍向記者講述了發生在自己身邊的一件事:一個在北京一家媒體工作的朋友,前段時間因常流鼻血而十分煩惱,吃藥也不見效。后來他專程來到七仙嶺療養,療養期間他只是泡泡溫泉、放松身心,一周后竟然好了。
“我們還將進一步推進旅游業與農業融合,建設集產業觀光、科普認知、農耕體驗、攝影寫生、旅游休閑、采摘垂釣與購物等功能于一體的農業旅游區;促進旅游業與手工業的融合,研發地方特色旅游商品;促進旅游業與林業融合,打造一批生態旅游和林下經濟旅游產品。”林孟地說。
全民化共享
讓居民生活得舒心、安心,生活得更方便、更美好
“我家的客棧平均一年能收入十幾萬元。現在雖然是旅游淡季,但是我家的房客并不少。”在布隆賽鄉村文化旅游區,三道鎮什進村村民唐四錦高興地說。
其實唐四錦是個地道的大學生,今年32歲,2010年大學畢業后到三亞的一個旅游景區工作。也就在他大學畢業后的這幾年,家鄉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得益于鄉村旅游開發,全村48戶村民擺脫昔日的茅草屋,住進了具有典型黎族特色的小別墅。同時,什進村的村民以企業員工的形式,參與到景區發展中來。海南保亭布隆賽綠心童鄉營銷中心銷售經理潘小劍告訴記者,目前什進村推出的村企合作形式,可以讓村民有機會從事酒店、餐飲等服務業工作,有的村民還可以結合自身情況開展特色鮮明的農趣和親子體驗活動。
唐四錦家也分得了一棟300平方米的三層黎族特色“船形屋”。2012年他響應保亭引資引智建美麗鄉村號召,辭掉工作,回家辦起了民宿。因為房前有一棵巨大的鳳凰樹,他便把自己的旅館取名為“鳳凰樹黎家風情客棧”。他的客棧總共8個房間,客人很多是網上下的訂單。“我很喜歡現在這樣的狀態,不但有相對穩定的收入,還可以結識天南海北的朋友,傳播和弘揚我們黎族歷史和文化。”唐四錦一邊說,一邊向記者展示他剛發到微信朋友圈的照片,斑駁夜色中他正在向客人介紹當地風土人情。
在具備旅游資源條件的貧困村,保亭鼓勵和引導農民通過興辦家庭旅館、農家樂、銷售農產品等方式,開發農業觀光、林業觀光及生態旅游產品,參與到旅游發展中來。另一方面,保亭還鼓勵旅游企業參與結對幫扶,助力脫貧攻堅。
每天上午11時許,海南檳榔谷景區300米長的惠農街就會熱鬧起來,各式各樣的熱帶水果和黎家美食,引來游客駐足挑選。“這里的客流多,而且市場管理也更規范,一年下來收入能有3萬多咧。”惠農街上的攤主黃玉沉一邊招呼來往顧客,一邊告訴記者。在呀諾達風景區,附近因景區建設而被征地的居民不僅可以在景區內工作,60歲以上的老人每月還能收到來自景區的補貼和慰問品。“以前這里不少青年都去外地打工,現在景區建設越來越好,更多人都喜歡在家門口打工了。”呀諾達景區市場部總監薛斌說道。
據統計,2016年保亭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696元,其中來源于旅游收入1938元,占全部可支配收入的20%,保持了較高的增長態勢。
?
?
相關鏈接:
亮眼成績 國內外專家點贊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