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問國內文博系統哪家文創強?家底兒殷實、提前布局的故宮博物院和國家博物館顯然已經走在前列。而身為國家最高美術殿堂的中國美術館,行進腳步就要緩慢不少,不僅尚未有叫得響的文創品,就連開發種類也屈指可數。上周末,中國美術館攜手與國內外文博機構屢有合作的藝術機構“藝滴”,推出以藝術設計、文化創意為核心的自有品牌文創活動“人人都是創意家”,試圖趕超行業領跑者。
近兩年可謂文博系統的文創“大年”。伴隨正襟危坐的皇帝化身游戲主角,久居深宮的后宮娘娘戴上VR眼鏡,“朕就是這樣的漢子”成為刷屏金句,600歲的故宮放下身段變得“萌萌噠”后,不僅成為超級網紅吸粉無數,而且帶來文創產品1年賣出10億元的巨量財富。緊鄰故宮的國家博物館同樣不甘落后,由國博下屬全資企業與阿里巴巴對接IP資源,然后由“阿里魚·云設計中心”聯系設計方與品牌商提供設計方案,出手不凡。與前二者隸屬文物系統不同,同為國字號的中國美術館直到去年5月才成為文化部確認的文化創意產品開發試點單位,今年初中國美術館文創中心才正式開放。
對于“輸在起跑線”,分管文創中心的中國美術館事業發展處副主任高揚解釋,故宮博物院和國家博物館擁有“超級IP”,不論藏品數目、類型,還是受眾群體,都是中國美術館難以比擬的。在他看來,類似臺北故宮博物院評選“十大鎮館之寶”的做法,在中國美術館短期內行不通,因為要從館藏十幾萬件藝術品中篩選出若干代表作幾乎比登天還難。“與博物館里藏品創作時間動輒上千年相比,美術藏品都還太過年輕,想要蓋棺論定幾乎不可能。”高揚認為,美術作品對審美接受度的要求也更高,在文創衍生環節可供提取的元素相對較少,這也延緩了美術館文創之路的進度。
既然“吃老本兒”不便,那就只能另起爐灶。中國美術館從國內眾多知名藝術機構中找到“藝滴”,將在接下來的半年里,組織50場不同內容與主題的文創活動,推動城市文化創意消費。二者合作的一大契機便是藝滴擁有優質的設計師資源。藝滴運營總監武玲透露,雙方將從中國傳統文化里遴選優質資源,通過“藝術設計+互聯網”的形式,推出大眾消費的文創產品。
據介紹,“人人都是創意家”分為四個板塊,分別關照文化創意產業的不同層面。產業單元聚焦“如何發展文創行業”,面向專業人士和行業機構。另外三個結合單元則面向藝術愛好者,從“視覺藝術鑒賞”“發現生活之美”“和藝術家一起創作”等多層面,探索生活中的藝術設計之美。武玲很看好這次合作,“我們剛開始推設計師品牌的時候,以首飾設計居多。目前家具家居類設計日益成為熱門,顯現出大眾的藝術消費能力在持續增強。”高揚也感受到館藏品攜手設計的潛力。在他看來,在人人追逐IP資源的年代,如何找準市場“痛點”更重要。“即便不那么搶眼的藏品,如果發掘出背后的故事,加之經由設計后顏值又高,沒人會拒絕。”參與其中的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玻璃藝術工作室創始人戴舒豐也認為,生活化的藝術品才有溫度,也更有市場。(記者陳濤)
?
?
相關鏈接:
單霽翔:要讓參觀故宮的觀眾看得舒心、有尊嚴?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