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幕交易年度罰沒額首次破億
行政復議案件激增凸顯規則粗疏
北京大學近日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披露,2016年證監會對內幕交易案件處罰的罰沒總額首次破億,達3.8億元。這一數字是2015年罰沒金額的26倍,是2011年的111倍。
罰沒總額高企,一方面原因是查處案件的數量增加,另一方面是罰款幅度大增。此前處罰多為沒一罰一(沒收違法所得,罰款為違法所得的一倍),沒一罰三的案件每年只有兩三件,但到了2016年達到21件。
如影隨形。2016年,不服行政處罰提起行政復議的案件激增,首次過百。
業內人士認為,證監會應加強對自由裁量權的規制,進一步細化并公開裁量標準。
罰款金額每3年上一個臺階
證監會9月1日稱,通過對專項行動第三批18起內幕交易案的查處看,當前內幕交易形勢依然嚴峻,主要表現在違法交易金額巨大,涉案金額往往超過千萬元,有的甚至數億元,不少案件達到刑事追訴標準。
與此同時,內幕交易行為被證監會處罰的金額也逐年增多。
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彭冰的研究團隊最近推出一份研究報告——《中國證監會內幕交易行政處罰案例綜述》,以證監會自2007年至2016年作出的202份內幕交易行政處罰決定書為主要研究對象進行系統分析。結果顯示,2016年內幕交易的涉案金額、查處數量均為歷年之最。
《報告》作者張翕告訴《法制日報》記者說,就數量而言,2016年、2014年、2013年處罰數位于十年來的前三位,2016年最多。就處罰金額看(排除2013年光大證券烏龍事件被罰5.2億元),2016年證監會對內幕交易案件處罰的罰沒總額已逾3.8億元,是2015年罰沒金額的26倍,是2011年的111倍。
就個案的罰沒金額分析,2016年個案平均近700萬元。按罰沒金額多少排序,考察每年金額靠前的二十份處罰決定書,罰沒金額在450萬元以上的,2013年3份,2014年2份,2016年有15份。
“從更長遠的縱向梯度來看,2007-2009年每年罰沒金總額均為十萬級,2010-2012年每年罰沒金總額均為百萬級,2013-2015年每年罰金總額均為千萬級,而2016年的罰沒金總額則達到億級。幾乎每三年增長一個量級。”張翕說。
從證監會處罰力度看,沒一罰三最多的年份是2016年,21件;2015年1件,2014年3件,2013年2件,2012年1件,之前年份均無。從這十年處罰書看,2016年沒一罰一的案件數量十年間排名第三,沒一罰二的案件數量排名第二,沒一罰三的案件數量排名第一。
張翕說:“由此看出,2016年不僅沒一罰一案件數量多,最重要的是沒一罰三案件數量名列前茅,數量遠超往年,表明證監會處罰力度加大態勢明顯。”
裁量依據試行十年未見修訂
沒一罰一還是沒一罰二、罰三甚至罰五?之間的差距是幾何級的。依據是什么?
據《法制日報》記者查閱,2007年證監會發布了《證券市場內幕交易行為認定指引(試行)》。共29條的條文中,規定了對內幕人(現在一般稱為內幕信息知情人,從稱謂上看出此規則已很早了)、內幕信息及內幕交易行為、違法所得的認定,規定了不構成內幕交易的情形以及從重、從輕、減輕及不予處罰的情形。
“如果證監會現在仍然據此進行處罰的話,那也是‘依法而為’。只是這個‘法’太舊了。至今已近十年,仍然是試行。而現在的市場環境、內幕交易的數量、涉案金額已與十年前大相徑庭。”證券律師張遠忠對《法制日報》記者分析說。
2015年1月23日,在證監會全系統黨風廉政建設工作會議上,時任證監會主席肖鋼強調,要把監管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加強對自由裁量權的規制。
張遠忠說,證監會作為證券市場監管機構,法律賦予其一定的自由裁量權,但不能“太自由”“太任性”。這就要求取證要細致,責任認定要嚴謹,處罰力度要過罰相當。
證監會如果是依據2007年的規則,那這個規則也到了該修訂的時候了。不僅規則要修訂,而且更要在證券法修訂時考慮現在的現實情形。張遠忠說:“規則不細,相對人預期不明,就會產生爭議,行政復議、行政訴訟案件自然會增多。”
哪些情形可免除、減輕處罰,哪些應該加重處罰、頂格處罰?證券法的規定是粗線條的,不可能把所有情節都列出來。當事人一方希望規則越細越好,規則越細預期越明;證監會則相反,處罰要考慮的因素很多,不可能太細。這一直是公眾關注的話題。
今年行政復議案件已達百件
對證監會行政處罰不服,行政相對人可以提請行政復議,對復議不服可提起行政訴訟。當然,也可以不經復議直接到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張翕說,縱觀證監會這十年所作的行政處罰決定書,2016年決定書相較之前明顯進步,在引用法律條文時更具體,內容也更為詳盡。即便如此,不服的相對人還在逐年增多。
據《法制日報》記者統計,2012年相對人提起行政復議案的共有22件,2013年11件,2014年72件,2015年54件,2016年則多達154件,2017年至今僅8個多月,提起復議案件就達100件。
提起行政復議的情形很多,但其中相當數量的復議是對行政處罰的裁量不服。
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決定均明確要求規范執法自由裁量權,建立健全行政裁量權基準。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2015-2020年)》要求建立健全行政裁量權基準制度,細化、量化行政裁量標準,規范裁量范圍、種類、幅度。相信證監會出臺行政處罰裁量基準為期不遠了。
本報北京9月5日訊 □ 本報記者 周芬棉
?
?
?
?
相關鏈接:
一周國際熱聞:中國外交部確認 印度撤軍!?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