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水中打造中心島 種植紅樹增流速
美舍河二期工程長堤路至東風橋段水中浮島開建
海口網9月6日消息(記者龍易強)5日,在文明東路美舍河東風橋下,河中一個巨大的鋼鐵構件引得路過市民紛紛停足觀看。
“這是60多噸重的浮船,用來載著大型挖土機到河的中間去打樁。”據負責該段水體治理的北京東方園林環境股份有限公司現場人員梁其燚介紹,截至目前,美舍河二期水體綜合治理正如火如荼地進行,左岸慢行騎行道已完成澆筑,高大的重陽木、繁茂的假蘋婆已沿河岸種下,椰子樹、竹林下正在鋪設大葉油草,40多名工人在緊鑼密鼓地施工。
增強水攜沙攜淤能力
“根據施工方案,計劃在該段水體中打造兩個中心島種植紅樹。”梁其燚告訴記者,每個中心島的面積約1000平方米,昨天浮船剛運來,今天浮船把挖土機運到指定位置后就開始打木樁,然后放置土工布,回填淤泥后再鋪上50公分的種植土就可種植紅樹了。
“由于河道變寬,東風橋至長堤路段水流變緩,水攜沙攜淤能力下降,這也是該段淤泥比較多的原因之一。”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所長王晨表示,如何通過生態修復提升水體的自凈能力、優化水流的水利條件,讓整個水體保持比較適宜的流態,減少淤泥沉積,是目前治水中較難的一點。“通過合理設計,在水中構建適量樹島,不僅增添美好景致,還能夠增加常水位狀態下水的流速,增強水的攜沙攜淤能力。水的適當流速和流動性有利于水體改善,促進水體的內在循環,這也是海口在美舍河治理中的首次創新。”王晨說。
淤泥變寶種紅樹
記者采訪中注意到,從長堤路到東風橋段,距離河岸2米的水中基本上都插上了木樁和鋪設好了白色土工布,木樁與河堤的圍堰里已回填上黑色的泥土。“這是從河底抽上來的淤泥,回填到圍堰里,河中樹島能夠消納一部分河道內現存量的底泥,這樣河底淤泥不用運走就能就地變廢為寶。”據梁其燚介紹,等回填好淤泥再鋪上一層厚厚的紅土作種植土,下一步就可以種植紅樹了。
據了解,該水體鹽度在千分之七至千分之十,河水漲潮時可漫過種植帶,具備種植紅樹林的條件。紅樹林除了提升周邊景觀,還有很強的凈化功能,是天然的凈化器,具有凈化大氣、水體、土壤的功效。
?
相關鏈接:
海口龍華區專題研究“美舍河國家濕地公園”沙坡水庫區域規劃建設?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