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讓一個貧困學子掉隊”
——瓊中織密教育扶貧關愛網
-新華社記者羅江
國家級貧困縣——海南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辦起“富教育”,近5年累計投入教育資金近19億元,占地方財政總支出的18%。建立從學前教育到大學的全覆蓋資助體系,不讓一個貧困學子上不起學。
因貧輟學基本消失,因厭學輟學時有發生。瓊中民族思源實驗學校校長何彬文說,縣城兩所思源學校是教育移民扶貧學校,面向偏遠鄉鎮招生。貧困學生從小就讀的鄉鎮學校教學、管理較薄弱,加之家庭教育不當或長期缺位,一些孩子成績不佳、性格自由散漫,到縣城上學后學習跟不上、生活不適應,容易產生厭學心理。
“2016年瓊中共有貧困學生6397人,占貧困人口的23.76%。教育扶貧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根本之策,不能讓一個貧困學子掉隊。”瓊中縣教育局局長傅永東說,控輟保學是基本任務,還要讓每個在校貧困學子生活有人照顧、學習有人指導、心理有人紓解。
在家訪調查基礎上,瓊中打造“四個一”關愛體系,1100多名教師對全體貧困生結對幫扶:教師和幫扶貧困生每天一見面,每周一談話,每月一家訪,每學期一次幫扶效果評估,幫扶成效納入教師績效考核。在精準關愛幫扶下,多數學生的學習成績和精神面貌發生了積極變化。
瓊中思源實驗學校六年級學生符英子父母離異,性格自卑、成績不理想。教師吳曉霞幾次家訪全面了解她的情況,在校密切關注她的學習、生活和思想變化并及時給予幫助。經過半年幫扶,英子成績躍居班級中上游,自信開朗了許多,積極主動參加了板報設計、演講比賽和“六一”文藝演出等活動。
扶智扶志齊頭并進。去年9月起,瓊中對小學四年級以上義務教育階段貧困生開設“小手牽大手”脫貧勵志課程。“為什么家鄉發展落后?”“家庭貧困的根源是什么?”“怎樣擺脫貧困?”……在瓊中思源實驗學校的脫貧勵志課堂上,老師把一個個問題拋給學生,大家積極思考回答,現場氣氛熱烈。
傅永東說,學生在引導下認識到知識對消滅貧困的重要性,樹志氣立志向。瓊中正組織編寫脫貧勵志教育系列教材,打造地方特色品牌課程。瓊中還利用貧困戶每周在村委會集中收看海南脫貧電視夜校的時間,選派優秀鄉鎮教師進行家庭教育培訓,引導貧困家庭重視子女教育。
(新華社海口9月6日電)
?
相關鏈接:
快看!新華社客戶端這視頻節目關注海口農貿市場蝶變
“美容美顏”涅槃重生 新華社客戶端點贊海口美舍河
新華社點贊海口“地下行者”
新華社關注海口美麗鄉村建設——斌騰村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