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學生們樹立正確的三觀,樂觀堅強的面對社會,這些比學習成績更重要。”廣西柳州市特殊教育學校語文老師盧瑜7日分享她的體會。今年31歲的盧瑜,已經從事特殊教育7年,面對特殊的學生,她有自己的教學理念。
??? 盧瑜老師在用手語上課 林馨 攝7日,盧瑜正在給該校聾啞高一班的12位學生上課。她用手語不斷比劃配合同學們學習“朗誦”朱自清的散文《春》。當學生遇到不懂的詞匯時,盧瑜稍作停頓耐心鼓勵學生。
課堂上初見盧瑜時,其精致的五官,給人留下“漂亮”“溫柔”的印象。經過交談,才發覺隱藏在其斯文的外表下,有一股堅韌的勁。
非特殊教育專業出生的盧瑜,決定從事這一行時,曾花費近半年時間學習手語。開始時,盧瑜遇到很多困難,有時不知該如何用手語講解詞語。好在學生們對其很寬容,會反過來幫助她。
“現在,我就像他們的半個媽。”盧瑜打趣到。除了教學外,她平日還要負責照顧學生們的吃、住等方面。特殊教育比普通老師需要更多的愛心、耐心和恒心。
??? 圖為盧瑜老師 林馨 攝但照顧歸照顧,盧瑜仍堅持“能不幫就不幫,學生們要學會獨立自強”的原則。據盧瑜介紹,班上的學生填資料時,經常連自己的身份證號、家庭地址都記不清楚,也不愿意翻找記錄,而是直接讓老師幫填寫。
這個時候,盧瑜會直接拒絕幫助學生,而是引導學生獨立完成此類簡單的事情。盧瑜坦言,聾啞兒童年幼時得到過許多人的幫助形成依賴,但班上的學生多數已經16、17歲,是時候學會不能凡事依賴他人。
作為一名特殊的老師,盧瑜有和普通學校老師不一樣的擔憂。“普通學校老師會更擔心學生的學習成績,但我更擔心學生對世界不能樂觀面對。”盧瑜表示。
盧瑜信奉尼采所說的“受苦的人沒有悲觀的權利”,并以此來教育學生。盧瑜稱:“身為殘疾人不能自怨自艾,而應該比普通人更努力更樂觀的去面對生活。”
??? 盧瑜老師在課堂上與學生互動 王以照 攝盧瑜介紹,其所帶的剛高中畢業的3個學生,今年應聘到萬達酒店負責后勤工作。不久后,盧瑜去看望她們,學生們和她抱怨工作辛苦想辭職。此時,盧瑜耐心鼓勵她們,沒有一份工作不辛苦,要積極努力面對生活。
如今,3位學生聽從盧瑜的建議,慢慢適應了工作強度,過上自食其力的生活。
“學生們畢業后,有一份穩定的工作,能養活自己,是我最希望看到的。”盧瑜表示。
?
?
相關鏈接:
專家:自閉癥兒童融合教育有法可依 特教培訓有待加強?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