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海口羊山荔枝種植系統上榜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
保留野生荔枝母本群約6萬畝
開欄的話
重要農業文化遺產,是指人類在與其所處環境長期協同發展中,創造并傳承至今的獨特的農業生產系統。
農業部近期認定29個傳統農業系統為第四批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并公布,海口羊山荔枝種植系統上榜。
海口羊山荔枝群是我國目前面積最大的野生荔枝樹群,選育出了我國第一個無核荔枝品種——南島無核荔枝。選育出我國最大果形荔枝品種——大丁香荔枝王。近年來還發現羊山地區的古荔枝母本資源具有更高的遺傳多樣性,種質資源保存價值巨大。
海口市農業局特在本報開辟《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海口羊山荔枝種植系統》系列專欄,以推動普及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知識,提高公眾遺產保護意識與文化自豪感。
上榜填補我省這一領域空白
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的認定包括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的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和農業部的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是指“我國人民在與所處環境長期協同發展中世代傳承并具有豐富的農業生物多樣性、完善的傳統知識與技術體系、獨特的生態與文化景觀的農業生產系統。”
農業部近期認定29個傳統農業系統為第四批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并公布,海口羊山荔枝種植系統上榜,填補了我省在這一領域的空白。
罕見的野生荔枝母本群
東起海口市龍塘鎮,西至石山鎮,北臨海口市區,南至新坡鎮,被俗稱為羊山地區。海口羊山火山群是我國唯一處于熱帶地區的第四紀火山地貌地質遺跡,素稱“海口氧吧”的美譽。海口羊山荔枝種植系統以羊山地區野生荔枝及產業集中分布的區域,作為遺產地范圍。包括永興和石山兩鎮,總面積226.34平方公里。
羊山地區有近兩千年的荔枝種植歷史。海口羊山地區至今保留有野生荔枝母本群6萬畝之多,種質資源極其豐富。僅遺產地范圍就有野生半野生荔枝林4.4萬畝,其中百年以上古荔枝樹1800余株,形成了世界罕見的野生荔枝母本群。獨特的地理環境和火山地質土壤,造就和蘊藏了世界上最稀奇的荔枝品種。在這里選育出我國第一個無核荔枝品種——海南島無核荔枝;選育出我國最大果形荔枝品種-大丁香荔枝王。
近年來,通過對羊山地區野生荔枝母本群落重新進行調查,發現這里的野生荔枝母本群落具有更高的遺傳多樣性。
鮮明的復合農業生態景觀
荔枝林是遺產地的環境背景和核心要素之一。遺產地內每一株古樹都是一道獨特的風景,而成片的荔枝林則郁郁蔥蔥,幽靜深邃。千百年來,人們壘石造田,植樹護田,并利用火山石修建房屋;農田、火山石與林網渾然一體,古樹——火山——古村落古樸寧靜,村落——荔枝林帶——火山梯田獨具特色,構成了遺產地豐富多彩的自然與人文景觀。同時,農林石構成的復合生態系統,也發揮著著遺傳資源與生物多樣性保護、防風固土、水源涵養與水量調節等重要的生態功能。
獨特的地域性生態農產品
永興鎮素有“荔枝之鄉”之稱,古有“雷虎荔枝——荔染三臺”之說(雷虎為永興鎮古名)。羊山地區屬于火山噴發地質,土壤疏松,有機質含量高,萬年火山巖土壤中富含硒等稀有元素,賦予了遺產地荔枝以獨特的營養與味道。除種植荔枝外,人們充分利用遺產地獨特的火山石資源,通過林果間作、林農復合等,發展黃皮、蓮霧等多種熱帶水果和糧食、油料作物及畜禽等的林下種植與養殖,形成了極具地方特色的生態農產品。如石山黑豆、永興黃皮、永興荔枝蜜、黑山羊、火山石斛等。
豐富的農耕文化體系
這里的人民在長期的勞動和生活中,形成了濃厚的荔枝文化,流傳下來眾多的民間傳說與故事。惠洪等詩人贊美荔枝的詩歌膾炙人口;瓊劇、石山情歌與麒麟舞生動展示了遺產地人民對荔枝的喜愛與贊美;祭神、風水樹、拜井公、送水缸和過火山等傳統民俗已融入人們的生產生活;與荔枝相關的飲食文化、生活藝術等也是豐富多彩。遺產地土壤大多是火山灰土與石地,犁、耙、鋤頭、腳鉆、鎬、鐵爪、鐮刀、砍刀等傳統農具也形成它的特色。這些農耕文化深深地根植于民間,代代相傳,延續著遺產地人民樸素的文化傳統。
?
相關鏈接:
海口:反邪教警示教育宣傳進校園活動正式啟動?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