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航空氣象觀測員們在開網頁查看機場的雷達、衛星圖等。李雨濃 攝
中新網西寧9月8日電 題:預測“天公”表情的青海空管人
作者 孫睿 李雨濃
在西寧機場候機樓旁航管樓中,萬里高空之下,24小時不間斷地為航班指引出一條安全、順暢的“天路”。高原機場上凍霧、高吹雪、強沙暴、強雷雨等復雜天氣時常出現,考驗著“慧眼”班組職工的業務素質和心理素質。
這群為航班提供實時天氣狀況和未來天氣變化預測信息,保障航班安全運行的幕后英雄——中國民用航空西北地區空管局青海分局(以下簡稱:民航青海空管分局)氣象臺的航空氣象觀測員。
圖為航空氣象觀測員們在聚精會神的工作。李雨濃 攝
24小時測“天機”
早上8時30分,陽光斜灑進民航青海空管分局航管樓的窗戶,此刻的氣象觀測室內,“慧眼”班組正在進行早晨的交接班工作,核對氣象數據、檢查儀器設備、交接工作細節、填寫值班日志……伴隨著井井有條的交接工作完成,工作人員開始了新一天的工作。為確保航班安全飛行,航空氣象觀測員在幕后做著大量工作。
風和日麗的天氣,突然刮起一陣風,或是降下一場雨,對大多數人而言不算啥,但對萬米高空中的飛機來說就沒那么簡單了,天氣突變可能導致飛機無法正常起降,甚至造成空難。在氣象觀測室內,張瑞望著不斷切換的一張張天氣圖,黑色、藍色、紅色……不同顏色的線條和符號交織在一起,外行人很可能會看得頭昏眼花。
“滴滴滴,請觀測員準備發送機場例行天氣報告!”8時56分,工作人員張瑞剛剛從位于五樓樓頂的室外氣象觀測平臺觀測回來,就聽到了編發報機的告警。她熟練地關閉告警提示框,并結合剛剛觀測到的天氣狀況,稍作思考后在編發報系統中手工輸入云、能見度、天氣現象,對比編發報系統內的數據是否與自觀系統數據相吻合,生成報文、發送報文、檢查回頭報、收聽通波、填寫觀測簿……上午9時整點時段一整套發報工作在3分鐘之內完成。
觀測值班員每小時必須發一次氣象報告,每天要發送24份氣象報告,遇到特殊天氣情況時發布特殊天氣報告,并通知管制部門,隨時準備應急操作。遇到復雜天氣時,值班人員立即電話告知休息人員,后者必須在5分鐘內到達工作崗位,配合值班人員做好復雜天氣的應急保障工作。
圖為塔臺外部烏云密布,李雨濃 攝
精確到1個小時
據民航青海空管分局氣象臺工作人員介紹,相比普通的天氣預報,航空天氣預報更加精準,要求定點、定時、定量,不能有一點含糊。與其他交通方式相比,航空和氣象的關系最為緊密。
西寧曹家堡機場是高原機場,地形復雜,在別的地方罕見的凍霧、高吹雪、強沙暴、強雷雨等復雜天氣時常出現。嚴密監測、準確報告、及時服務——這些工作都時刻考驗著“慧眼”班組職工的業務素質和心理素質。夏秋季是青藏高原的雷暴高發季節,雷暴天氣極大地影響著航空安全,“慧眼”班組的氣象觀測員們必須時刻關注天氣變化,做好全方位航空氣象服務。
“本場北面出現雷暴,同時北面有2個量的濃積云,云高800米,1個量的積雨云,云高900米。”一段簡短的通話,是航空氣象觀測員日常工作的縮影。
風、雨、雷、電等天氣變化對飛機起降有很大影響,按照國家相關規定,能見度低于800米時飛機就不能起降。所以,一般的氣象預報只需要精確到一周、一天,而航空天氣預報一般要精確到一個小時。空中出現的云量、云狀、風向、風力等天氣現象是否滿足飛機起降要求,都有嚴格的標準,稍有疏忽,都有可能釀成大禍。
“每天都在擔心天氣預報不準確,習慣性地抬頭看天成了‘職業病’,有時候半夜也會爬起來看天,或者點開網頁查看機場的雷達、衛星圖……遇上特殊天氣,一宿不合眼是常有的事。”工作人員劉惠說,為確保按時發送報告,班組在電腦上設置了“告警”提示,并在經常觀測雷達、衛星圖的電腦顯示屏邊張貼有10多個工作警示條文。
起飛前3小時準備
每天凌晨2點40分,當人們都沉浸在夢鄉的時候,“慧眼”班組的值班觀測員已來到氣象觀測室。萬籟俱寂,此刻陪伴著他們的大概就只有發著幽光的儀器設備、空曠的機場以及這漆黑的夜了。檢查完儀器設備的運行狀況,他們坐在設備前進行夜間的氣象服務保障工作,漫漫長夜,工作這才剛剛開始。
為了提供最新的氣象預報信息,觀測員需要在每日第一班航班起飛前的3個小時做準備,凌晨開始工作也便成為了觀測員的日常。一則氣象預報信息,關系到當天上千人能不能及時登機、按時出發。可以說,在偌大的機場,航空氣象觀測員是每天起得最早的人。
一架航班起起落落的背后,是一道道沉著的管制指令。每一班飛機在起飛前,機長都會拿到一份氣象預報單,里面會詳細給出起飛機場、降落機場、備降機場、航線及其區域的氣象信息。這趟航班能不能飛由機長掌控,不過,機長做出判斷的依據,很大一部分來源于航空氣象部門提供的精準預報信息。
“作為航空氣象觀測員,平時雖然很辛苦,但想到那么多旅客能夠及時安全到家,心里也覺得很滿足,因為沒有什么比安全更重要。”民航青海空管分局氣象臺工作人員說。(完)
?
?
相關鏈接:
青海茶卡鹽湖旅游熱度持續不減?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