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綠色發展之路,打好脫貧攻堅戰
白沙“綠色引擎”驅動發展
記者11日從白沙黎族自治縣相關部門獲悉,今年上半年,白沙全縣國民生產總值達到18.97億元,同比增長6.2%。在守護好海南島生態核心區的綠色資源和打好脫貧攻堅戰的同時,能夠取得這樣的發展成績,實屬不易。
5年來,白沙生態越來越好、“淘花”遍地開放、扶貧奏響凱歌
開動發展的“綠色引擎”
“這樣的日子,多舒服啊!”結束一天的農忙,坐在自家的小洋樓前小憩,看著遠處山峰上騰起的云霧,白沙黎族自治縣南開鄉銀坡村村民符國強的舒服日子,已經享受了有大半年。
今年元旦的那場大搬遷,讓符國強和同村村民告別了幾十年的窮苦日子,不僅生活質量大幅提升,從前發展不起來的一畝三分地,如今也換成了前景明朗的林下經濟。
走出大山,不僅使銀坡村找到發展的契機,也是白沙5年來突破發展桎梏的一個縮影。在不少人的印象里,地處海南中部的白沙被群山環繞,交通不便、產業薄弱,還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如何保護好白沙的綠水青山,同時還能找到發展的“金山銀山”,是白沙之困,也是民眾之盼。
5年來,白沙的森林覆蓋率穩定在了83.5%,護住了生態核心區的一抹綠。5年來,白沙全縣的國民生產總值在不斷上揚,僅今年上半年就已達到18.97億元,實現同比增長6.2%。5年來,白沙依靠綠水青山探索出了“金山銀山”,搭建起物流格局發展起白沙電商,截至7月底已實現線上交易額超7400萬元、訂單量超36萬單、購買人次超9.6萬人……
5年砥礪奮進,白沙不僅要摘“窮帽”,還要接互聯網經濟快車,開動綠色發展引擎,讓綠水青山真正成為金山銀山。
生態:守住發展根基
在白沙牙叉鎮的東風村,養殖戶陳君算得上是當地的名人。他不砍一棵樹、不毀一片綠,把果子貍特色養殖做成了年產值超200萬元的大產業,同時還帶著當地100戶村民做起了蜜蜂養殖,讓發展林下經濟成了農戶實現增收的利器。
“產業做大,少不了政府的支持,你看農戶的腰包鼓了,生態環境依舊如初。”陳君笑道,白沙的好環境,是產業發展的根基。而白沙也用行動支持著陳君的產業,將60戶貧困戶脫貧的任務交給了他的合作社,通過抱團發展共同致富。
不僅是果子貍、野山雞等特色養殖業,南藥益智種植等林下經濟業也在政府的鼓勵和扶持下遍地開花。在細水、南開等鄉鎮,南藥已經成了當地脫貧致富和經濟發展的重要產業。而今年,白沙還將利用“多規合一”規劃南藥小鎮、茶香小鎮的開發,借千畝茶園、萬畝南藥基地的建設,用綠色經濟來提升百姓幸福指數,讓綠水青山成為充實百姓腰包的“金山銀山”。
“堅決不上破壞生態環境的項目、堅決不搞房地產開發、堅決維護好海南生態核心的自然特色。”面對生態保護的責任擔當,白沙的態度也十分的堅決:即使GDP增長慢一點,也要在生態保護上嚴一點。
在白沙生態環境保護局的辦公室里,工作人員見證著不少項目業主乘興而來敗興而歸,讓他們“失望”的關鍵,就是白沙所劃定的生態保護紅線。
今年,白沙按照國家《生態保護紅線劃定技術指南》和《海南省市縣生態保護紅線劃定技術指引》的要求,在省級生態保護紅線的基礎上開展縣級生態保護紅線的劃定動作,而劃定的生態保護紅線區面積達到了1355.22平方公里,占到白沙縣域面積的64.01%。
“只要踩了紅線,再大的項目也得否了。”白沙環保局副局長陳偉業說,自己已經無數次在批項目的事情上“唱黑臉”,但為了守住這片綠,他說:“值得!”
電商:開動發展引擎
“就白沙這個交通條件,光物流成本一項,就能把電商掐死。”猶記得去年1月,白沙與阿里巴巴集團正式簽約,成為阿里巴巴正式入駐海南的首批試點縣后,不少人還在“唱衰”著白沙電商發展的前景。
面對交通困局,白沙給出的回應是在兩個月內鋪開31家村淘服務站,打通了工業品下鄉的最后一公里,也悄然鋪就了白沙農產品進城的道路。
“要說物流成本,其實早就降下來了,”一位白沙物流從業者坦言,每個月近2萬單包裹進入白沙,與其讓物流車空車返回,不如帶著農產品出城,當包裹首重從9至12元降到4至6元,物流利潤不降反升。“因為低廉的物流成本,現在三亞、儋州等地的客商都來白沙發貨。”
成型的物流格局,打通了發展局限,也夯實農民觸網的基礎。截至今年上半年,白沙全縣共開設各類網店達380家,其中貧困戶開了72家,帶動電商從業人員超700余人。而全縣有超過1000戶農戶在網上銷售農產品,戶均增收2857元,更重要的,參與互聯網銷售的貧困戶,也實現了戶均增收2349元。
截至今年7月底,白沙電商線上交易額已經突破了7400萬元、訂單量超36萬單、購買人次超9.6萬人,除了綠茶等知名農產品品牌外,白沙當地的野生山藥、蜂蜜等“山貨”也在網上賣得火熱,一年多來,已有80多個品種的農產品實現觸網銷售,且全國全網直銷。
“‘淘花’遍地開,讓白沙找到了發展引擎,更找到了脫貧攻堅的利器。”白沙縣委書記張蔚蘭說,在生態保護的大前提下,白沙探索出了契合自身實際的發展路子,“正應了那句,保護生態不是包袱,而是機遇。”
扶貧:謀求民生福祉
作為國家級扶貧工作重點縣,在白沙談發展,定是三句不離“扶貧”,而脫貧攻堅,亦是白沙的“一號民生工程”。
在去年,白沙所交出的“脫貧成績單”是2684戶11365人實現脫貧、4個貧困村脫貧出列、貧困發生率降至18.05%。更是在全省率先實施了生態扶貧移民搬遷,將南開鄉坡告、道銀兩村的30戶129人遷到了銀坡村新址。
“這秀珍菇上市快、效益好,可是脫貧好路子呢!”在阜龍鄉新村,村黨支部書記高桂成聽說了種植秀珍菇前景好,二話不說拉著村里的11戶貧困戶就在橡膠林里發展了起來。半年多的發展,不僅貧困戶脫了貧,還把食用菌產業做成了當地的明星產業,并成功在白沙全縣推廣開來。
通過大力發展橡膠+益智、橡膠+食用菌、林下養雞、養蜂等林下經濟,白沙努力向空間要效益。而通過“企業+合作社+貧困戶”“能人大戶+貧困戶”等多種模式,養蜂、養雞、種竹筍、種蘑菇等特色種養殖合作社也遍地開花。
截至今年8月11日,白沙全縣已下達扶貧資金38571.8萬元,所取得的成效是全縣11個貧困村整村推進工程開工率100%,繼南開鄉坡告、道銀兩村和七坊鎮高石老村整村搬遷后,元門鄉翁村三隊的移民搬遷項目也全面動工。
今年初,白沙縣政府一號文件還聚焦了電商扶貧,引入電商精準扶貧“1310”機制,計劃在每個村子打造一個村淘服務站,讓每個村淘服務站帶動3家以上的網店,而每家網店則將帶動10戶以上的貧困戶脫貧。
電商扶貧、天然橡膠“保險+期貨+扶貧”、光伏發電扶貧、整村搬遷、產業扶持、大病保障、教育扶貧……多管齊下的脫貧攻堅戰略,白沙將在今年實現減貧15700人,同時完成11個貧困村整村推進和7個鄉鎮、3個農場脫貧出列。
但對白沙而言,“摘窮帽”不是發展的終點,更像是加快推進美好新白沙建設的起點。
三地兩區
把白沙建成海南中部熱帶生態特色農業基地、海南中部綠色農林產品加工交易基地、海南中部休閑養生旅游勝地、海南重要的生態保護與建設示范區,貧困地區脫貧致富實踐區。
五個特色
產業小鎮
邦溪農產品加工小鎮、七坊養生度假溫泉小鎮、白沙農場原生態茶園小鎮、青松南藥風情小鎮和金波山水度假休閑小鎮等。2017年正主推邦溪農產品加工小鎮、青松南藥風情小鎮以及原生態茶園小鎮建設。
農村電商精準扶貧
“1310計劃”
在每個村建設1個村淘服務站,通過1個村淘服務站帶動3家農村網店,利用每家農村網店帶動10戶以上貧困戶脫貧。
總體情況
2016年全縣生產總值442688萬元同比增長6.5%
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51952萬元,同比增長21.9%。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355元,同比增長8.7%;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649元,同比增長10.5%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42244萬元同比增長9.8%
2017年上半年,全縣生產總值18.97億元,同比增長6.2%。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7748萬元,同比增長30.7%,增速全省第四。固定資產投資額5.72億元,同比增長8.5%。城鎮、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為12789元和5260元,增長8%和10.1%,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全省第一
重點項目
進展情況
2015年
全縣省縣重點項目41個
完成投資18.985億元,同比增長6%
(2014年完成投資17.9億元)
2016年
全縣省縣重點項目54個
完成投資13.7億元
同比下降28%
2017年
全縣省縣重點項目48個
計劃總投資103.7億元
年度計劃投資16.16億元
上半年完成投資5.45億元
完成年度計劃的33.7%
2017年上半年
全縣有效簽約項目7個
協議投資額48.4億元
電商
2016年率先在全省發展電子商務,一年時間,建成海南首個縣級電子商務產業園和農村淘寶縣級服務中心,建成40個農村電商服務站,讓白沙民營橡膠成功進駐1688平臺。
截至2017年7月底,全縣電商線上交易額超7400萬元,訂單量超36萬單,購買人次超9.6萬人,助力綠茶、雞蛋、蜂蜜等80多個品種觸網銷售,實現農產品全國全網直銷。
扶貧
2016年,全縣實現脫貧2684戶11365人,4個貧困村脫貧出列,貧困發生率降至18.05%;率先在全省實施生態扶貧移民搬遷,搬遷坡告、道銀30戶129人。
今年,計劃減貧15700人,完成11個貧困村整村推進和7個鄉鎮、3個農場脫貧出列。截至8月11日,全縣下達扶貧資金38571.8萬元,實際支出23852.35萬元,占比61.84%。
生態
2017年完成造林面積2680畝;
今年起將森林生態效益補償范圍擴大到127個村莊,補償標準提高到每人每月50元,受益人口25454人。
省級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基礎上初步完成縣級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劃定后的生態保護紅線區總面積為1355.22平方公里,占縣域面積的64.01%。
根據海南省生態扶貧移民搬遷“十三五”規劃,白沙計劃實施生態扶貧村莊4個,分別為南開鄉坡告村、道銀村,七坊鎮高石老村,元門鄉翁村三隊,總計劃移民134戶579人,其中貧困人口80戶236人。
制圖/陳海冰
加快建設海南中部宜居宜游的綠韻山城
走綠色路打生態牌
-白沙黎族自治縣縣委書記張蔚蘭
白沙黎族自治縣位于海南中部生態核心區,森林覆蓋率高達83.5%,堅持生態立縣,守護綠色家園,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擔當。習近平總書記2013年視察海南時指出,青山綠水、碧海藍天是建設國際旅游島的最大本錢,必須倍加珍愛、精心呵護。省委書記劉賜貴調研白沙時強調,要扎實推進美麗海南百鎮千村建設,堅決打好脫貧攻堅戰,讓老百姓世代守護的綠水青山真正成為金山銀山。省長沈曉明調研白沙時指出,白沙最大的優勢在于生態,最大的任務在于生態保護,保護生態就是最大的發展。白沙深刻領會并貫徹落實習總書記重要講話、省第七次黨代會精神,以及劉賜貴、沈曉明調研白沙時的講話精神,堅持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加快推進“三地兩區”發展戰略,走出了一條生態保護與人民富裕、經濟發展和社會和諧有機結合的可持續發展之路,扛起建設美好新海南的白沙擔當。
一是堅持保護優先,呵護白沙優美的生態環境。作為南渡江、珠碧江、石碌河三大河流發源地,白沙保護好青山綠水不僅是自身可持續發展的需要,還關系到建設生態宜居美好新海南的發展大局。白沙堅定不移地把生態保護擺在核心位置,堅決不做污染環境、破壞生態的事。生態環境質量持續保持全省領先水平,被科技部列入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被評為“全國百佳深呼吸小城”。我們將始終堅持生態底線思維,對山水林田湖進行統一保護、統一修復,確保環境質量只升不降。認真落實河道治理河長制,持續保持對非法采砂、采礦等破壞環境行為的高壓態勢;加快推進松濤水庫和南渡江源頭治理工程,全面完成流域內145個村莊污水處理設施配套;完善生態直補穩定增長機制,逐年提高補償標準,逐步實現11個鄉鎮生態補償全覆蓋;引導水源涵養地周邊居民發展綠色產業,切實保護好源頭水質安全。扎實開展“六大專項整治”,實施“老殘林”更新、“四邊”修復、山體修復、濕地修復等行動,逐步退出16.05萬畝漿紙林,提升7萬畝濕地質量,呵護好優美的生態環境。
二是謀劃綠色產業,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白沙當前最緊迫、最艱巨的任務是脫貧攻堅。我們把實現5454戶22327人順利脫貧作為當前最大的政治和最大的民生,狠抓綠色產業、電商扶貧和教育醫療等民生事業,讓百姓世代守護的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做好生態農業文章,推廣南開鄉國內首單橡膠“保險+期貨”扶貧模式,實現全縣橡膠保險全覆蓋,穩定膠農收入。利用“白沙綠茶”品牌優勢,打造萬畝茶園,引導群眾發展南藥、養蜂等林下立體經濟,向綠色、向生態要紅利。做大做強縣域電商,實施電商精準扶貧戰略,實現22個貧困村電商服務站全覆蓋,推動優質農產品觸網直銷,助推農民增收。搶抓扶貧攻堅重大機遇,加快推進G98高速路白沙出口快速路、松濤水庫西部供水工程、天然氣供氣工程建設,補足“五網”基礎設施和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等民生事業短板,不斷增強百姓獲得感、幸福感。
三是依托資源優勢,加快推進“百鎮千村”建設。白沙作為全國全域旅游示范縣和國家衛生縣城,堅持用最好的資源吸引最好的投資,打造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美麗鄉村。芭蕉村被評為“中國鄉村旅游創客示范基地”,羅帥村被評為“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老周三村被評為“全省十大最美鄉村”等。我們將借力“美麗海南百鎮千村”建設,分批次打造牙叉鎮原生態茶香小鎮、青松鄉南藥風情小鎮、金波鄉山水養生小鎮等5個特色產業小鎮。結合脫貧攻堅整村推進,引導支持群眾把民居升級改造成各具特色的民宿,高標準建設一批民族文化傳承、候鳥養生度假、休閑觀光旅游的美麗鄉村,建成“綠中漫步、園中養生”的海南中心花園,發展全域旅游,讓全省、全國人民共享白沙綠水青山,讓白沙百姓共享生態福祉、共建幸福家園。
四是全面從嚴治黨,營造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態。習總書記強調“要把抓好黨建作為最大的政績”。我們將牢固樹立“抓黨建就是抓關鍵”的理念,扎實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推行每月10日主題黨日活動常態化,筑牢理想信念,增強“四個意識”。堅持把基層黨建放在突出位置,圍繞生態保護、脫貧攻堅等重點工作,推進服務型基層黨組織建設;把更多資源投向基層,完善村組干部生活補貼逐年增長機制,全面完成村級活動場所改擴建,推動黨的一切工作到支部。強化干部教育培訓,大力引進和培養緊缺人才,著力建設一支忠誠干凈、擔當作為的干部隊伍。馳而不息正風反腐,扎實開展作風建設年活動,讓“電視問政”成為常態,集中整治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現象,嚴查基層微腐敗,營造建設美麗新白沙的良好政治生態。
芭蕉村村民高富春借美麗鄉村建設返鄉創業
飛出去的“鳳凰”又回巢
故事
-本報記者劉笑非
“要不是美麗鄉村建設的機遇,我現在說不定還在辦公室里加班呢!”整理著今天網店的訂單,白沙黎族自治縣邦溪鎮芭蕉村村民高富春感嘆,是村子的發展讓他下了決心回來。
還是在2013年,作為村里為數不多的大學生,高富春大學畢業之初是不愿回到村里來的,他的理由也很簡單:“好不容易從窮地方出來了,誰還回去呢?”
當時,高富春的第一份工作在白沙縣城,一年多時間里踏實的奮斗不僅讓他成了業務骨干,工資也漲了不少。眼看窮村子里飛出的“鳳凰”就要在縣城里扎下根,妻子曾宇飛卻決定說服高富春一起回到芭蕉村里。
“當時生完孩子在家待業,聽說縣里在招募農村淘寶合伙人,政策、資金扶持都十分到位,還能回到村里帶動村民發展,兩全其美。”曾宇飛笑言,結婚之初她甚至不敢告訴遠在廣西的父母芭蕉村有多窮,就怕父母反對這門婚事。
但美麗鄉村的建設讓芭蕉村換了樣:土胚房換成了聯排別墅、泥巴路建成了環村道、污水橫流成了鳥語花香,村子變了,高富春夫妻倆的想法也變了,他們決定放棄穩定的工作,回到村里做電商,投身到村子發展中。
飛出去的“鳳凰”又回來了,讓高富春有些意外的是村民們非但沒有不理解,反而還積極響應起農產品“觸網”的號召。
“聽說農村淘寶能幫我們賣東西,你看看咱們村的甘蔗酒能不能賣?”“咱們村里種了不少香米,放在網上賣應該挺受歡迎吧?”“南開鄉都在網上賣蜂蜜呢,咱們村里也有!”……就在夫妻倆的農村淘寶店開起來沒多久,村民們就主動來學起了微店開設操作,并在高富春夫婦的指導下,把自家農產品擺上了互聯網貨架。
“當初還擔心返鄉創業會后悔,現在看來這決定再正確不過。”整理好要發出的包裹,高富春還籌劃著讓更多的芭蕉村農產品觸網,讓曾經靠山吃山的農戶轉型做新型農民。
芭蕉村越來越漂亮、農村淘寶辦得火熱,曾宇飛想讓父母來村里看看。“看漂亮的村容村貌、看整潔的生活環境、看積極的精神面貌,就當請二老來度假了。”曾宇飛笑言,結婚時芭蕉村的美麗鄉村建設已然啟動,父母沒見到村子此前的樣貌,而村口宣傳欄上貼著的芭蕉村老照片,時刻提醒著村民和游客們這5年的奮進。“到時候也讓父母看看芭蕉村這幾年的巨變。”
?
相關鏈接:
海南白沙好風景 游玩好去處(組圖)?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