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嚴整頓”倒逼快遞業落實收寄規定
據9月12日《北京青年報》報道,近日,在快遞實名制專項整治行動中,浙江瑞安等地的申通、圓通30個快遞網點,因未落實快遞實名收寄、開箱驗視等規定,涉嫌違反反恐法被予以查封。這是全國首次專項整治,被稱為“史上最嚴快遞業整頓”。記者走訪北京一些快遞網點發現,只有個別網點嚴格執行實名制。
快遞實名制2015年11月起正式實施,但不執行實名制的現象頻被媒體曝光。開箱驗視,是我國郵政法、反恐法明確規定的,但執行同樣不理想。這就給涉毒、涉爆等危險品流通留下了機會。此番瑞安等地以“最嚴”措施查封違法快遞網點,為快遞業敲響了警鐘。
快遞企業不執行實名制的說法是“一些寄件人不予配合”,有人擔心隱私泄露。但這并不是違規收寄的理由,因為寄件人如果不配合實名收寄、開箱驗視,快遞企業可以拒絕郵寄。所以,更多的還是快遞企業為了提高效率、保證收益而置相關規定于不顧。
查封違規快遞網點,無疑是一記重拳,這比簡單罰款更為有效。在這種嚴厲處罰下,相關違規快遞網點既要承受不小的經濟損失,也要面臨客戶流失、市場丟失的風險。如此處罰,方能倒逼相關企業反省和整改。
企業是一種“經濟動物”,會權衡利弊,然后選擇違法還是守法。只有讓違法成本大于違法收益,企業才會敬畏法律。之前,快遞實名收寄等規定沒有落實到位,主因還是缺少有效治理或者“最嚴整頓”。
快遞業能否走向規范,關鍵在于兩點:第一,要健全制度體系作為治理依據。不久前的快遞暫行條例(征求意見稿)在相關內容上進行了一些完善,很有必要。比如,收寄快件未查驗寄件人身份并登記身份信息,或者發現寄件人提供身份信息不實仍予收寄,要依照郵政法、反恐法的規定予以處罰。這會促使快遞企業按照法律要求操作。同時規定,出售、泄露或者向他人非法提供快遞服務過程中知悉的用戶信息,也要進行處罰,這有利于寄件人的配合。第二,只有加強整頓,嚴肅執法,才能讓違法者嘗到法律法規的滋味,也才能讓更多同行和從業者有所顧忌。
快遞業在收寄問題上把關不嚴,造成的禍端、釀成的事故已有不少。并且對公眾來說,往往很難預判和避免。所以,最前端的也是最重要的把關人還是企業自身。希望上述“最嚴整頓”能讓諸多快遞企業有所觸動和改變。
?
?
相關鏈接:
8月全國快遞業務量完成32.6億件 同比增29.4%?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