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炒到1000萬的采砂船,如今全部退出錢塘江杭州段
錢報記者踏訪因砂而興的東江嘴村——
錢塘江告別采砂船的前前后后
本報記者 陳偉斌 見習記者 俞任飛 實習生 楊媛媛 文/攝
錢塘江與富春江交匯口,杭州西湖區雙浦鎮東江嘴村緊挨著這塊寶地。村委會副主任辦公室里,李強從電腦前抽出一支筆,在便箋紙上寫下了“23”、“2017”兩個數字,又順手拿起計算器,“是1994年,當時這邊江上最早的一臺砂機就是我的。”
因砂而興的東江嘴村,位于錢塘江、富春江和浦陽江三江匯合處,如今已是洋樓林立。曾幾何時,錢塘江上大多數的采砂船,都源自這個村子。
這個村子的發展和轉型,見證了前后30多年的采砂史。
時隔境遷,今年8月底,最后20艘合法采砂船被清退送進船廠拆解,66公里的錢塘江杭州段采砂史由此終止。
采砂船退出,是遲早的事
雙浦鎮東江嘴村村委會,李強剛剛從外面辦事兒回來,滿頭大汗,走進辦公室,點起一支煙,這個膚色黝黑、肌肉緊實的本地漢顯得很淡然。
今年45歲的他,和采砂船打了20多年交道,是當年第一批在錢塘江上從事采砂行業的“老將”。
“其實,當時江上第一臺砂機,就是我自己造的。”李強明白,采砂船退出錢塘江,是遲早的事,但他多少也有些不舍。
1989年,17歲的李強隨父親進入當時的東風造船廠,由于工作上進、頭腦靈光,進廠第一年他就在年終大會上受到表揚,還被獎勵了1000元錢,這筆錢在當時是個大數目,“當年我的技術在雙浦可以說是第一。”
在造船廠鉗工組工作了五年,李強又去造了兩三年運輸船。由于東江嘴村地處富春江和錢塘江交匯處彎道,砂石資源豐富。從小隨著父輩就開始與采砂船打交道,又看到富春江上采砂船的興盛,李強動了心思。
“那時富春江上的采砂船,設備都比較老舊,還需要人力。”在船廠工作多年的經歷讓李強對采砂設備很清楚,他曾去富陽看過那邊的采砂設備,發現當時機器雖然已機械化,但操作吃力,“我自己想了很多,造了一個電氣化的砂機,裝上了發動機組。”
這成為李強自造砂機入行的節點。
經過五個月的努力,他造出了錢塘江上的第一臺砂機,在1995年正式開始運行。當時錢塘江上的可采砂石資源豐富,李強的砂機運行一天,能填滿20多艘130噸載荷量的運輸船,以此計算,最多一天能采3000噸江砂。
上世紀90年代后期,大功率砂機在采砂行業中逐漸普及,一般每臺砂機有四五個股東,大多是東江嘴村村民。
最初,江面上只有兩臺砂機,六七十艘運砂船在江上排隊裝,三四天才能輪上一趟。按當時的砂石價格,一船砂能賣8000元,收入可觀。
東江嘴人也不止步于錢塘江,一路向外,當時上海等地都有東江嘴人的采砂身影。
但砂石資源終究有限,當初大規模開采也加速了這條產業的衰弱。記者從錢塘江管理局政策法規處副主任張興國那里了解到,錢塘江采砂開始于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到了90年代末達到鼎盛時期,此后開始走下坡。
1998年,《錢塘江管理條例》出臺,采砂船采砂需向錢塘江管理局申請采砂許可證。
2004年8月《杭州市生活飲用水源保護條例》開始實施,錢塘江上被劃定了飲用水源保護區,加之環保要求,禁止采砂成為必然之勢。
那年之后,錢塘江采砂船的收益開始明顯下降。
入行十多年后,李強又成為較早退出的采砂人——2005年,李強退出了這行,外出做工程,直到2010年才回村進入村委工作。
一臺砂機曾被炒到1000萬
東江嘴村有一千余戶人家,四千余人口,是雙浦鎮最大的村莊,近幾十年以挖砂出名。
李強告訴記者,錢塘江采砂的方式是在更新中進步的,他父親二十幾歲時,就有人在錢塘江里采砂,那時用竹竿綁上簸箕,下水撈砂再裝進船里,一艘船只能裝3到5噸。
后來又出現了用12馬力的機器帶動水泵下水抽砂,靠人工把砂裝進船。
李強見證了砂機從1994年的120馬力到目前600馬力的變遷。采砂作業時吸砂管伸入河床表層可達10米以上,影響半徑可達百米。采砂船耗油量也大,一個月僅柴油費用就高達60萬元。
“但砂機改裝是一筆巨大的費用,即使用舊零件,改裝一臺砂機也至少要花費300萬。”李強說,但巨額投資背后有可觀的利益在驅使,2000年到2002年是東江嘴村采砂村民們收益最好的時候,如果是四戶共享一個砂機,最普通的,每戶每年都能分到100萬。這哪里是采砂,就是采錢啊。
2002年左右,一條裝了砂機的采砂船,被炒到1000萬。當時有人想買李強的船,但因為合伙的人不同意,最后沒賣成。其實當時李強就覺得挖砂這事長不了。
張興國說,2010年起,經勘測發現錢塘江主城區段的砂石資源消耗迅速。2016年5月1日起,正式停止采砂許可,但還是存在非法開采。
“一只眼盯著采砂船一只眼盯著巡查船”——按照監管部門的要求,在錢塘江采砂必須是在距離岸邊200米、距離橋梁500米的范圍內,可由于砂資源的日漸匱乏,砂機運行一天都未必能有成果,于是,在晚上,一些采砂船會趁著夜幕開到離岸灘較近的地方“偷砂”,“但其實不合算,因為偷一船砂掙個萬把塊錢,如果被抓到就要罰好幾萬。”
慢慢地,采砂暴富的傳奇開始落幕。
不采砂了,現在轉型賣挖機
今年年初,我省有關部門整治非法采砂亂象,要求今年11月底前,全面完成錢塘江主城段遺留的20艘采砂船的拆解工作。
就這樣,采砂船最終退出了錢塘江經濟發展的歷史舞臺。
按李強的說法,東江嘴村最初的發跡,是因為船運和漁船,采砂,只是一個插曲。船運至今還有,而西湖區所有的漁船中,東江嘴村也仍占一半。
發現砂石生意不好做了,有的砂機也停止了運轉,很多村民都開始琢磨轉型。
許多原本執證在采砂船上工作的村民,憑著開船執照也找到了新的工作,在湘湖、西溪濕地等地開船。
還有很多村民去做了挖機生意或工程,“倒賣挖機,一臺能掙個兩三萬,一些生意好的,一年能倒個幾百臺。”
挖機是東江嘴村很多村民從挖砂行業轉型后,所形成的效益最好的產業。
個人的“突圍”之外,村里也在積極解決村民們的就業問題。李強他們也在思考著更綠色的發展模式和挖掘文化產業發展。
“現在村子里環境好了,空氣好了,但就業還是個問題。”李強說,村里正在申報,想把東江嘴村變成一個風情小鎮,建一個漁市碼頭,這樣一來村民們可以靠漁家樂來增加收入,并且形成新的旅游產業。在李強辦公室門口的公示牌上,就標注著“三江漁村·風情小鎮”,“采砂船退出東江嘴村后,我們正努力轉型。”
如果是四戶共享一個砂機,最普通的,每戶每年都能分到100萬。這哪里是采砂,就是采錢啊。
?
相關鏈接:
男子參與殺人并拋尸錢塘江 潛逃11年后落網獲無期徒刑?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