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文明扎根社區 法治潤澤民心
志愿者帶領孩子們開展折紙等活動。
消防安全法律知識進社區。
在海口,隨著公共法律服務的普及,學法懂法用法成為城市新風尚,日常生活中,市民遇到矛盾糾紛,主動尋求法律服務,理性協商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走街串巷?上門普法
“當您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相關法律法規問題需要咨詢,您可以撥打這個電話,我們會有專業的法律工作者為您提供咨詢服務。”9月11日下午,美蘭區在海甸島開展“創文”入戶宣傳活動,法律知識普及是重點內容。
坐落在人民大道旁的攔海社區,轄區有數十條背街小巷,居民過萬人。美蘭區司法局聯合攔海社區,共分為8個小組,基本都是由社區干部和司法部門工作人員搭配,步行在狹窄的小街巷中,敲開一扇扇居民的門,將“創文”各項知識送到家門口。
結合實際,以案釋法,讓市民更懂法律。海口借助“所所聯合”律師的專業優勢,圍繞市民群眾日常的法律需求,緊扣“創文”工作熱點難點,在全市范圍開展好“以案釋法”宣講活動。據美蘭區法制教育中心主任鄧式樓介紹,截至目前,該區分別在轄區各鎮、街道、社區、中小學校和社會福利院等地舉辦了123場“以案釋法”宣講活動,宣講內容涉及土地法、婚姻家庭、禁毒知識、學校安全教育、法律知識等。
海口在國家安全教育日、國際禁毒日等重大活動日期間,都組織司法行政力量配合相關部門開展宣傳活動,一年來,海口在農貿市場、廣場、學校、社區等人流(群)集中、受眾面廣的地方開展了數百場各種主題、各種形式的法治宣傳活動。“在社區,大小糾紛很多,隨著‘創文’的深入開展,許多居民都會拿起法律武器來解決問題。”攔海社區干部王卓說。
用情調解?和諧鄰里
人民調解工作是維護社會穩定、化解社會矛盾的第一道防線。近年來,海口通過抓調解組織建設,建立起多層次的調解組織結構,完善排查機制,健全調解網絡,及時化解矛盾。
海口白沙坊項目征地拆遷工作開展后,白沙街道人民調解委員會派調解員進駐指揮部,主動提供法律服務并做好拆遷戶矛盾調解工作,助力棚戶改造征地項目,已成功調解涉及拆遷糾紛246宗。
白沙街道辦相關負責人介紹,拆遷戶陳某英和陳某瓊兄弟倆因房屋產權爭執不斷,調解前雙方情緒都很激動,并且都各持其詞,互不相讓,甚至還想動手打人。調解會上,調解員認真聽取雙方的訴求和理由后,根據現有的證據材料,逐一跟各爭議方解釋講解存在的法律關系,分析利弊。經過長達3個小時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調解,最后雙方的矛盾得于解決,并達成了和解協議。
近年來,海口基層調解委員牢記司法便民理念,不斷延伸調解工作觸角,經常主動深入社區、企業等,第一時間化解矛盾糾紛,免費為群眾提供相關法律服務,尤其為不方便的群眾解決困難,變“坐等群眾上門求助”為“主動上門調解”,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
厚植文明?美麗城鄉
“創文”,是覆蓋城鄉的一次蝶變契機,升級改造硬件基礎設施,因地制宜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將文化惠民送到群眾心坎上。
9月12日,記者在博愛街道綜合文化站看到,站里配置了數十套桌椅,還有齊全的投影設備,多項制度上墻,公示了領導小組機構,公開了學習制度,環境整潔宜人。誰能想到,這里原來是社區存在多年的衛生死角。
“這里面積約360平方米,原來是廢棄多年無人打理的倉庫,其室內破破爛爛,環境臟亂差。”博愛街道相關負責人介紹,在包點單位的支持下,街道社區和居民一起,清除垃圾,修繕房屋,經過近3個月的升級改造,最終建成功能齊全的綜合文化站。
為了充分發揮文化站的作用,里面設置了多個功能分區,有電子閱覽室、圖書閱覽室、書畫交流室等。綜合文化站有專人管理,按時開放,特別是每天下午周邊學校下課后,許多學生都喜歡到此閱讀或做作業,綜合文化站也經常組織志愿者在此輔導學生做作業,備受孩子們的喜愛和歡迎。
城里美了,村里更靚。記者近日走訪海口靈山愛群村了解到,這個基礎設施滯后的貧困村,隨著整村推進改造,鄉村面貌煥然一新,村民的生活環境越來越美。
海口對愛群村的村道全部進行了硬化改造,實現了10多個村民小組之間都有平坦路聯通,目前,村里已實現戶戶通水、通電和電信、移動、聯通基站信號100%覆蓋,各村都有水井并通過電泵管道抽水到各戶,實現全村安全用水。同時,鎮政府籌資50多萬元建設兩個綜合文化室及配套設施,豐富了群眾精神文化生活。
記者曹馬志 攝影報道
(海口網9月14日訊)
?
相關鏈接: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