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消息稱,9月4日下午在武漢地鐵2號線偷走暈倒女生小薛手機的“花衣大媽”已被處以治安拘留7天的處罰。此前,大學生小薛反映稱,9月4日她從武昌乘地鐵2號線前去江漢路面試,快到積玉橋站時因低血糖發作暈倒在車廂,一群好心人給她喂吃的,但一名“花衣大媽”卻趁機將小薛的手機和身份證等偷走。事后,“花衣大媽”還索要800元酬金(9月13日《楚天都市報》)。
拘留7天的處罰,真是大快人心。道德是夸出來的,也是罰出來的,對有道德行為的激勵與不道德行為的懲罰“一個都不能少”。對于一些不講道德的人,就要給予必要的譴責,當其觸犯法律時,更要及時給予法律懲罰。
因為“花衣大媽”的“順手機”行為,有人再次對當前的道德風貌失望了。面對別人需要幫助時,不苛求你伸出援助的手,但你也不能落井下石。這位“花衣大媽”的行為簡直超出了人們的想象,踐踏了道德的底線,大家對“花衣大媽”被拘7天無不拍手稱快。不過,我們沒有必要成為驚弓之鳥,因此對道德失去信心。
現在,輿論更多關注“順手機”行為。其實這一事件最主要的畫面并不是“順手機”。仔細閱讀新聞可以看到,這位女生當時低血糖發作暈倒,一群好心人給她提供了幫助。在這么一大群人中,這位“花衣大媽”其實并不起眼。把目光只投向“花衣大媽”,忽視旁邊一大群“愛心人”,可謂有失偏頗,并不公平。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對一起事件、一種現象,從不同的心態、不同的角度審視,得到的答案和認識往往不同。正如看玫瑰花,樂觀的人看到了花,悲觀的人看到了刺。僅僅因為刺的存在,而忽視了花的美麗,這是一種可取態度嗎?新聞中的這起事件,最起碼有著兩個視角,一個是“花衣大媽”的視角,如果僅從這個視角看,很有可能心情惆悵、悲觀失望;還有一個則是“愛心人”的視角,如果從這個視角看,則讓人心情爽朗、充滿希望。
當然,鑒于“順手機”行為的惡劣性,很難對其完全忽視。可是,無視一群愛心人的存在,僅僅盯住“花衣大媽”,甚至因此影響道德自信,難道是一種客觀、公允的態度嗎?一段時間以來,道德建設中出現了很多不正常事件,很多人為此緊張、恐慌。這些不正常事件是社會的主流嗎?譬如現在的輿論場,經常出現“不是老人壞了,而是壞人老了”的話題,可在我們的生活中明明有著大量善良、慈祥的老人,對他們為什么要視而不見呢?
有什么樣的想象,往往就有什么樣的現象。經常聽到有人感慨:現在壞事怎么這么多,一些人怎么這么壞。其實并沒有任何證據表明壞事比好事多、壞人比好人多。傳播學存在一種“壞消息綜合癥”,表現為人們容易被一些負面消息吸引并樂于傳播,而對于一些正面消息卻不是特別感興趣。人們之所以感覺壞事多、壞人多,與“壞消息綜合癥”不無關系。在有些專家看來,太喜歡聽壞消息、樂于傳播謠言,其實是一種心理疾病。“壞消息綜合癥”的存在,對我們看待當前的社會,特別是審視道德現象,具有啟示意義。
有不同的心態、不同的視角,就會有不同的判斷。面對發生在武漢的這起事件,以一種消極心態看,可能只看到“順手機”;而以一種積極心態,則會看到“好心人”。看到“順手機”,更要看到“好心人”。對于當前的道德建設,我們不能“只見樹木,不見森林”。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