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調查隊公布農村電商問卷調查
“觸網”后人均年收入增四成
昨天,國家統計局南京調查隊公布了一項對我市農村電商發展情況的問卷調查,受訪村民“觸網”后年收入增長近四成,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和“海歸”回鄉經營農村電商,使其逐漸成為推動農業轉型升級的新動力。?
近年來,南京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勢頭迅猛,目前已擁有3700多家農業電商,有上百家銷售規模超過百萬元。本次調查涉及江寧、溧水、高淳、浦口、六合五個涉農區,回收有效問卷68份。調查數據表明,電子商務給農民帶來明顯的收入增長,從事電商經營前后,受訪者個人年均收入從10.6萬元增長到了14.8萬元,增長率高達39.6%。?
在一些地區,農村電商“扎堆”運營,甚至形成了產業聚集,如高淳區,2013年至2016年新增農產品網店1000多家,微店3000多家。再比如江寧區淳化街道于去年11月成立電商服務中心,將當地特色農產品推上互聯網,如今該街道涉及農村電商收發的快遞日均可達1000余件。
“前幾年賣藍莓,主要靠商販到地頭來拿貨。自從2016年開通電商藍莓銷售渠道之后,我們的產品走出了南京,去到了江浙滬等更遠的地方,也大大提高了銷售額。”江寧淳化街道睿汐藍莓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陳芳美告訴記者,他們種植了300多畝藍莓,2016年嘗試“觸網”,和一些微店、公眾號合作,發起小區團購等,效果非常好。今年網絡銷售比重進一步提高,從2016年的5%提升到了20%,拉動總體銷售量從11萬斤達到了20萬斤。?
“目前我們的合作社吸納了周邊的社員約50戶,入社社員年均增加了超過2萬元的收入。此外在藍莓采摘季,還帶動了100多名勞動力就業,年均增收也達到1.5萬元。”陳芳美說。?
調查還顯示,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和海外留學生回鄉經營農村電商,他們思維活躍、眼界開闊,使得農產品的“打開方式”更加洋氣,促進了農業電商邁向品牌化、產業化之路。?
“蟹福記”的宋戈,就是其中一例。她曾就讀于美國利伯緹大學工商管理專業,父母在高淳經營企業。作為一名“海歸”,她學成之后回到家鄉,將高淳固城湖大閘蟹的品牌通過網絡打響。?
“2013年,我在網上曬出了自己吃蟹的照片,沒想到竟然引來了很多朋友和同學托我購買,一個吃蟹季下來竟然賺了一萬多元。那時候我就想,為什么不利用網絡,把螃蟹賣到全國各地呢?”宋戈迅速行動起來,組建團隊,2014年注冊了“蟹福記”品牌,建立起了“移動電商+社群分享+線下門店”的銷售模式,如今全國多個城市的2000多名年輕人都成為了她的經銷商,年銷售額超過了1000萬元。
?
相關鏈接:
7月1日新規實施:調查問卷低于37分或不能再炒股?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