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龍敏飛
中秋節快到了,月餅漸入銷售高峰。記者發現,除實體店的傳統月餅外,朋友圈里私房個性化月餅也賣得火熱。工商部門建議,消費者最好不要通過微商購買手工自制月餅,如果購買,也要確認月餅的保質期、寄送時間,以防過期。此外,還應要求商家出具相關有效票據,便于日后維權。
中秋將至,“私房月餅”襲來,因其滿足了消費者多樣化的需求,且許多“私房月餅”都打著無添加劑的標簽,一些“私房月餅”不僅很火,更成為了“網紅月餅”。
可“私房月餅”真的那么好嗎?不難發現,“私房月餅”主要有兩種生產渠道,一種是烘焙愛好者自己制作的月餅,這是真正意義上的“私房月餅”;還有一種則是打著“私房”名號賣普通月餅的微商,只是掛羊頭賣狗肉罷了。
打著“私房”名號的普通月餅,消費者對銷售者本身不熟悉,進行維權取證也相當困難。源于此,相關部門及時站出來建議,消費者最好不要通過微商購買“私房月餅”。這樣的提醒,很及時也很有必要。但必須承認,當微商成為當下的一種風尚時,光有這樣的提醒似乎是遠遠不夠的。
事實上,根據當前的法律,無證經營的“私房月餅”就是違法行為。去年10月1日正式施行的《網絡食品安全違法行為查處辦法》明確規定,網絡食品經營者應當依法取得食品經營許可或者備案憑證。未取得食品經營許可或者備案憑證的,不得從事網絡食品經營活動。從這個角度來說,只要“私房月餅”是無證生產與經營的,就應該得到應有的懲戒。畢竟,食品安全無小事。
因為“私房月餅”很多只是出現在網上,監管有難度,很多時候,它其實是處于監管盲區的。那么,相關部門需要做的除了提醒消費者之外,還應有更多的作為,創新自己的監管方式。
具體來說,可以與相關的平臺方面進行合作,用“平臺監管+部門監管”的方式來進行全方位的監管。而平臺內部的監管,其實可以采用很多的技術手段,如人工舉報、觸發關鍵詞等,都是可取的辦法。對食品安全這樣的大事來說,平臺方也負有一定的監管責任,不能置身事外。(龍敏飛)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