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海南省創業大賽決賽項目當中,有一批來自農村基層的參賽項目,因為比較接地氣、操作性較強、具備促進當地經濟發展及精準扶貧的功效而讓人耳目一新。
據了解,包括“黎家糯米酒”、“佳西鄉村旅游”、 “黎陶拜雅”、次灘村自然學堂等一批來自農村基層的項目在復賽中脫穎而出進入決賽。這些項目不僅源自當地特色,而且操作性較簡單,并具有很強的創新創業精神。此外,這些項目都能很好地帶動當地群眾的就業和增加收入,有著明顯的精準扶貧功效。
次灘村自然學堂負責人胡詩澤介紹,次灘村是定安新竹鎮新竹村委會下轄的自然村,經過近些年的發展,環境整潔了,交通便利了,但卻由于缺少產業支撐,村子發展遇到瓶頸。因此,該項目將致力建設一個根植鄉村,盈利型,社會企業運營模式的自然學堂,是海南第一個扎根鄉村的自然學堂,肩負城市人口自然教育和帶動鄉村經濟文化發展的雙重任務,是城鄉互助互補,攜手發展的探索實踐。
自然學堂項目將鄉村自然資源和農耕體驗相結合,吸引當地的返鄉青年返鄉筑夢,通過學堂活動吸引親子家庭城鄉互動,解決了城鄉兒童教育問題和農村貧困問題,帶動鄉村產業發展和縣域產品電商銷售,在實現生態保護,自然教育的同時開展訂單農業和精準扶貧,并希望通過自然學堂結合鄉村發展的模式,探索一條美麗鄉村發展的道路。
同樣,而來自東方市的“黃花梨廢棄木料加工”項目也來自農村,該項目負責人唐道勤是一位道道地地的農民。此前,因為看到當地黃花梨木材加工過程中丟棄了很多廢料,“當時就想,怎么能科學利用這些廢料,讓其變成有利的產品”。經過十多年的研究創新,如今他的團隊已經把這些黃花梨廢料“變廢為寶”,加工成“花梨油”、“花梨枕頭”、“雕刻品”等多種產品,目前其年銷售額已經突破百萬元。
對此,此次賽事評委、首輪資本創始合伙人王京露說,不少參賽項目來自基層,其范圍涉及旅游、居民服務行業、農、林、牧、漁業等行業,參賽項目非常接地氣,地域和操作性很強,“這在國內此類賽事中很少見,令人耳目一新”。評委們認為,來自基層參賽項目的增多、質量上升,說明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主旋律已經得到深入普及。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