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杭州9月15日電題:足球與夢想——大山深處的女足姑娘
新華社記者魏董華 吳帥帥
9月的西湖,桂花初綻,瓊中女足的姑娘們還沒時間去看一眼,她們只想拿一個冠軍。
當以瓊中女足為原型拍攝的電影《旋風女隊》在全國上映時,這些十幾歲的姑娘正代表海南女足在杭州參加第十三屆學生運動會中學組足球賽。
9月14日,瓊中女足首發球員在賽前合影。新華社記者吳帥帥攝
外界也幾乎一致看好這支“世界冠軍”,但結果再次印證了足球圈里的名言——足球是圓的。
終場哨響,決賽折戟,依然是兩個球的差距。同樣的比分,再次倒在小組賽對手上海女足的腳下。
不服,姑娘們咬著牙,一臉倔強。
教練肖山一言不發,走到角落里,點上一根煙。這是這次比賽期間記者唯一一次看到他抽煙。
幾分鐘后,熄滅煙,肖山走到隊員們身邊,拍拍她們的腦袋,用沙啞的聲音喊道:“哭什么,我們難道不能輸嗎?”
“這就是足球,競技體育的殘酷就在這里。”肖山明白,半決賽折損三員主力,決賽當天隊長王靖怡又有點發燒,隊員已經拼盡全力。
9月14日,瓊中女足6號球員陳瑤(左)在比賽中帶球過人。新華社記者吳帥帥攝
正在讀高三的王雯雯是這支瓊中女足隊里的大姐姐,場上司職中衛,跟她的偶像、德國的博阿滕一樣,堅韌、頑強。可當她在半決賽前熱身時拉傷左腿,和決賽擦肩時,她痛哭流涕。
“從來沒見到雯雯哭。”身邊的小隊員圍攏過去,醫生在場邊對她進行治療。王雯雯暗暗祈禱奇跡發生,第二天一早能站在決賽的草皮上。
然而,當決賽前記者見到她時,她坐在替補席上,看著隊友在場上拼搶、奔跑,最后在哨聲響起時泣不成聲。
王雯雯和隊中的大多數黎族小女孩一樣,家境貧窮,住在山上土坯房里。如果不是因為足球,她可能一輩子都走不出大山。
“我的夢想就是考上北京或者上海的體育大學,去大學里繼續踢球。”王雯雯堅信,她能和第一代瓊中女足的姐姐們一樣,從大山里走出去,去大城市踢球,哪怕做不了職業球員,進不了國家隊,也能讀大學。
瓊中女足三名隊員在頒獎儀式上傷心落淚。新華社記者吳帥帥攝
足球本來離這些姑娘很遠,直到山西人肖山的到來。
2005年底,肖山已近不惑之年,恩師一個電話,讓他來海南組建一支足球隊。
肖山的妻子吳小麗說,那時在湖北,肖山還在一家足球培訓機構里帶男足,收入不錯。但能夠拉起一支隊伍代表省級去比賽,這勾起了肖山內心蠢蠢欲動的“夢想”。
事實上,肖山為國踢球的夢想從未消逝。地處海南島中部的瓊中縣成了他延續夢想的地方。“當時整個縣城一個紅綠燈都沒有,就一條街道。”這是肖山剛來時對瓊中的印象。
他走遍縣里的每一個鄉鎮、農村希望小學,他發現,黎族姑娘從小爬山,協調性和體能都比較好。
肖山的妻子吳小麗帶領孩子們訓練。新華社記者趙穎全攝
2006年2月15日,瓊中女足的第一批隊員誕生,共24人,平均年齡13歲。而后,一個勵志的熱血故事就此開始。孩子們從大山深處的國家級貧困縣走出,將球踢到全國乃至世界的舞臺。
記者問肖山:“你是怎么堅持下來的?”
肖山說:“如果你是我,我相信你也可以。只要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肖山常常對現在這批隊員說,“你們現在獲得的支持都是你們的師姐替你們打下來的。第一批瓊中女足的艱難常人難以想象,每人5元一天的伙食補助,雜草叢生的場地,拾荒、開荒……”
8月9日,瓊中女足的隊員在訓練中。新華社記者趙穎全攝
但在每一個揮汗如雨的日子里,她們都看到夢想在閃閃發光。
肖山說,他常被孩子們感動,一開始比賽輸十幾個球,但孩子們從來不放棄,從她們眼里能看到渴望。
“通過足球她們領悟到,不能像祖祖輩輩那樣坐在那里等救濟,要靠努力改變命運。”肖山說。
肖山說:“足球教會我的,我也希望她們能學到,團結、互相支持、勝不驕敗不餒。”
“踢好球需要文化積淀,踢球不僅要有健康的身體還要有強健的大腦。”肖山現在在和一些企業商量幫助孩子們開設遠程英語課,為她們日后可以出國交流打下基礎。
8月8日,瓊中女足隊員在進行訓練。新華社記者趙穎全攝
2015年在瑞典哥德堡,肖山帶隊打完比賽回房間推開窗,看到一幕此生難忘的景象:一百多個不同膚色的人在一塊足球場上踢一個足球。球場上彌漫歡聲笑語,瓊中女足的孩子們也在其中一起奔跑、搶球、大笑。
在這些十幾歲孩子的記憶中,這場學生運動會失利的難過大概很快就會過去。回到瓊中,她們會繼續踢球、生活、學習。
對她們來說,足球帶著她們離夢想越來越近。她們離夢想更近,肖山也就離自己的夢想更近。
?
?
?
相關鏈接:
瓊中入選第一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縣初步名單?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