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人民日報社、中共甘肅省委、甘肅省政府主辦的第四屆“一帶一路”媒體合作論壇于2017年9月19日在甘肅敦煌開幕。本次論壇是歷年來參與國家最多、到會媒體最多的一次全球媒體峰會,論壇以“命運共同體,合作新格局”為直通,共話絲路、共襄盛舉。
“一帶一路”的倡議發揚絲路精神、順應國際大勢、推動區域互補、促進各國發展,甫一提出即被稱為迄今最大規模的全球經濟振興計劃。如何建立“命運共同體”,形成“合作新格局”?這不只取決于中國,也取決于沿線各國。在這一進程之中,媒體作用不可或缺。媒體既是樂隊又是史官,既要吹響新絲路揚帆起航的號角、為合作樂章譜入正能量的音符,又要“用手中的筆和鏡頭見證、記錄并推動歷史”。而媒體合作有利于讓更多人了解、關心并參與、融合到“一帶一路”的偉大事業中來;有利于溝通信息、服務經貿、整合資源、展示成果、提振信心、凝聚共識。當然,經濟、政治、文化的溝通最終都指向人心的聯通,講好絲路故事,網絡、電視、報紙等傳播手段無疑更能直觸人心靈,化民于無形。
四年來,“一帶一路”從無到有、由點及面,由戰略規劃的構想、頂層設計的藍圖變成觸手可及的現實。
四年來,人民日報社連續舉辦了絲綢之路經濟帶媒體合作論壇和“一帶一路”媒體合作論壇。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致2016年“一帶一路”媒體合作論壇的賀信中說,“希望各國媒體用好這個平臺,為推動國家關系發展、溝通民心民意、深化理解互信方面積極有為,為‘一帶一路’建設發揮積極作用,”他的殷切期望正在結出可喜碩果:在組織、機構方面,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新媒體聯盟和媒體合作論壇秘書處相繼成立;在全媒體建設方面,多語種全球媒體協作網和新聞報道服務云平臺正式推出;在活動方面,多國跨境聯合采訪業已啟動……這些舉措有助于建立信息、資源共享機制和論壇常態化工作模式,促進多語種采編推廣落地和多領域媒體深度聯動。
然而,一些國家對“一帶一路”仍有種種疑慮和誤解,如這是否是中國的“馬歇爾計劃”,是否會走向地緣博弈的窠臼……這背后夾雜著反全球化的不和諧聲音,冷戰思維、貿易保護仍是國際交往揮之不去的思考藩籬。有所顧忌、敬而遠之說明很多沿線國家的人民對“一帶一路”倡議及中國的發展現狀并不清楚。
辯證地看,存在誤解、缺乏了解恰恰蘊含著尋求化解的潛力,這也正是媒體不可或缺的重要原因。《越共電子報》記者阮嬌妝在本次論壇的前期采訪中,對甘肅金昌以工業發展為根底建設花園城市、旅游城市的創新思維印象頗深,這種啟示對越南的發展將是正向的回饋。可見,要擴大“一帶一路”朋友圈,將周邊鄰國乃至整個亞歐大陸及太平洋、印度洋連通起來,將經貿往來拓展到社會、文化等領域,將地緣空間的合作深化到精神空間和情感空間,媒體還大有文章可做。世界期待“一帶一路”的多形態產品不斷迸發,愿意多角度了解絲路的歷史與現實,希望看到建設樣本及其創新理念,所以,媒體應推進建設“一帶一路”的話語體系,而各國媒體間互補互通、互利互惠的交往也將成為新型國際關系的縮影和標桿。
另外,本次論壇選擇甘肅敦煌為舉辦地意義非凡。敦煌是絲綢之路上重要的交易中心和糧食基地,是古西域門戶與交通中轉站,農耕與游牧,儒教與佛教在這里交匯、融合,千古絕唱的莫高窟、翡翠般的月牙泉令人心馳神往。而即將舉行的敦煌文博會是“一帶一路”文化交流領域的靚麗名片,必能給中外媒體提供合作平臺及豐富素材。
在古代,佛教與伊斯蘭教,犍陀羅造像與西域音樂,獅子與石榴先后沿絲綢之路經敦煌在中國安家落戶,而紙張、羅盤、冶鐵術的西傳深刻地改變了西方文明。今天,在各國媒體的助力下,不單是物品、技術互通有無,更要讓中國思路、中國模式和中國方案走出去,通過共建合作之路、致富之路、連心之路使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成為人心所向!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