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清華大學決定恢復90年前的老校規,從2017級開始,學生必須通過入學后的游泳測試或參加游泳課的學習并達到要求,否則不能獲得畢業證書(特殊情況除外),一時引起廣泛關注。(9月18日《北京青年報》)
清華大學這條90年前的老校規,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不會游泳不能畢業”。這無疑引起了很多人的質疑和爭議,其中最大的質疑就是游泳作為一項技能,把其和大學生能否畢業掛鉤,是否合適?要說恢復老校規的意義,其實很簡單,那就是這條校規雖然“老”,我們也不知道90年前被廢除的原因是什么,但是在當下,它確實是有價值、有意義的,對大學生的身心成長是有助益的。
而網友對這條老校規的最大爭議,還是在于把游泳技能和能否畢業掛鉤,是否合理。首先有一點我們必須說明,雖然校規的表述是“不會游泳不能畢業”,但是這條校規并不是針對所有的學生一刀切,而是作出了“特殊情況除外”的規定。這里的特殊情況,主要就是指有的學生存在身體殘疾等方面的原因,確實不適合學習游泳。這也體現了校規彈性和人性化的一面,值得肯定。
那么對于身體正常,客觀上不存在游泳障礙的大學生,“不會游泳不能畢業”的校規,無論從哪個方面來看,都是意義大于爭議的。其一,游泳作為一種鍛煉身體的有效方式,學會以后可以幫助大學生提高身體素質,增強自身體質。前幾天,一篇“好日子為何養出弱孩子”的新聞報道,引起了公眾極大的關注,說的就是現在青少年因為缺乏體育鍛煉,導致體質變差。而類似清華大學“不會游泳不能畢業”的校規,可以看作是對“好日子養出弱孩子”的一種彌補,一種糾正。
其二,作為一項技能,游泳在一些特殊情況下可以幫助自己,也可以幫助別人,甚至說可以挽救自己或別人的生命。中國有句老話叫“技多不壓身”,說的就是人掌握的技能越多,那么不管是謀生、發展還是在危急時刻應付突發狀況、度過眼前的難關,都會大有裨益。而游泳作為一種技能,又可以在自己或他人溺水時發揮挽救生命的作用,作為大學生,沒有理由不掌握。正如有大學生所說,現在社會上的游泳培訓課費用很高,而在大學可以免費參加游泳培訓,何樂而不為呢?
其三,盡管“不會游泳不能畢業”是把游泳和畢業進行了掛鉤,但是只要你真的去學了,別說大學四年,就算只用三四天,最多三四周的時間,便足以熟練掌握游泳的技能,所以也不存在因為“學不會”游泳而無法畢業的事情,如果真有人因為游泳問題不能畢業,那也不是“學不會”,而是“不去學”。
“不會游泳不能畢業”說到底是一種素質教育,是對中小學時期應試教育下學生除了學習什么也不會、什么也不學的一種糾偏和“補課”,不但清華大學要實行,國內其他大學,也有借鑒的必要。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