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9月19日電 題:論作業本的正確打開方式
新華社記者 涂洪長
學生的作業到底該不該家長簽字?新學期伊始,這個老話題再度在家長群里炸開了鍋。有教育工作者提出:認真批改作業,是每一位老師的基本職責;認真完成作業,是每一位學生的基本職責;不再讓家長給孩子作業簽字。此言一出,叫好聲、反對聲、質疑聲此起彼伏。小小的作業本,折射的是家校合作的大問題,值得深入思考。
近些年,隨著“家校共同體”教育理念推廣,借助網絡交流平臺,學校和家庭之間的聯結越發緊密、互動日趨頻繁。這對孩子特別是低年級學生的成長是好事,但也出現了一些“跑偏”現象,學生家庭作業變為“家長作業”即為個中典型。一些地方和學校甚至把作業的檢查、糾錯、評價等悉數交給家長,一些費時、費力、費腦的命題小報和視頻作品等讓家長們“白天上班、晚上上課”,有苦難言……
把“家長作業”泛濫完全歸因于學校和老師偷懶,有失公允。為“家長作業”糾偏,首先要弄清一個基本前提:雖然家庭和學校都是孩子成長中不可或缺的課堂,但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在站位、分工、方式和著力點上都有很大不同,倡導“家校共同體”不是要把家庭變成另一個學校,把家長變成另一個教師。因此,一些學校和老師讓家長深入干預甚至包辦學生家庭作業、硬性要求家長定期參與學校衛生勞動、文體活動等做法并不可取。這樣做不僅加重了家長的負擔,更重要的是它遲滯了孩子對己負責的素質養成。
父母是孩子最親近的“老師”,在孩子的習慣養成、學業完成中理應擔負督促之責,但包辦代替則有害無益。學校教育具有職業性、專業性、階梯性等特點,家長花費再多心思和精力,都無法替代老師在孩子進步中承擔的角色。對于孩子的成長來說,家庭和學校就像一個人的雙手和雙腳,兩者協同服務于一個軀體,但若將兩者作用混為一談,難免會讓人由直立行走退化至爬行。
小小的作業本是學校和家庭、家長與老師之間良性互動、協調共進的紐帶,它的正確打開方式或許是學生認真做、老師認真批、家長常過問。
?
相關鏈接:
快開學了,孩子的作業本并非越白越好@海南家長們?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