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9月19日電(汪亞)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工業化、城鎮化深度推進,農村勞動力大量轉移。據統計,2016年,農民工總量已經達到2.8億人。“誰來種地”“怎么種好地”已經成為全社會高度關注的問題。在此背景之下,中央提出要加快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發揮其在現代農業建設中的引領作用。近日,農業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聯合印發《關于加快發展農業生產性服務業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農業部今日在京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意見》有關情況。
記者從會上了解到,近年來,隨著現代農業深入發展,農業生產性服務業加快發展,各類服務組織蓬勃興起,服務領域涵蓋種植業、畜牧業、漁業等各個產業,涌現出全程托管、代耕代種、聯耕聯種等多種服務方式,對于更好地將普通農戶引入現代農業發展軌道,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對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的作用也日益突出。與此同時,由于我國農業生產性服務業還處于初期發展階段,服務組織規模小實力弱、對普通農戶帶動力不強,特別是隨著農村勞動力大量轉移、老齡化現象日益凸顯,迫切需要加快培育各類服務組織,大力發展面向廣大農戶的農業生產性服務。
農業部農村經濟體制與經營管理司司長張紅宇在會上透露,前不久農業部會同國家發展與改革委、財政部,制定下發《意見》,文件對政府相關部門如何指導各類服務組織拓展服務領域、創新服務方式、提升服務水平等方面提出了重點任務和具體措施,是今后一段時期指導農業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的重要文件。
《意見》提出以堅持市場導向、服務農業農民、創新發展方式、注重服務質量為原則,以服務農業農民為根本,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培育農業生產性服務戰略性產業為目標,發展多元化多層次多類型的農業生產性服務,推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發展,帶動更多農戶進入現代農業發展軌道,全面推進現代農業建設。
《意見》要求,要按照主體多元、形式多樣、服務專業、競爭充分的原則,加快培育各類服務組織,充分發揮不同服務主體各自的優勢和功能。同時,鼓勵各類服務組織加強聯合合作,推動服務鏈條橫向拓展、縱向延伸,促進各主體多元互動、功能互補、融合發展。
《意見》指出,農業生產托管是服務型規模經營的主要形式,有廣泛的適應性和發展潛力。要總結推廣一些地方探索形成的“土地托管”“代耕代種”“聯耕聯種”“農業共營制”等農業生產托管形式,把發展農業生產托管作為推進農業生產性服務業、帶動普通農戶發展適度規模經營的主推服務方式,采取政策扶持、典型引領、項目推動等措施,加大支持推進力度。
?
相關鏈接:
三部委發《指導意見》:加快發展農業生產性服務業?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