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诰W9月20日杭州電(見習記者周德曉 符文雅)“江南憶,最憶是杭州”。9月的京杭大運河碧波蕩漾,兩岸綠植拂堤,與“天堂蘇杭”的美譽相得益彰。
在河邊極目四望,每天總共12條運河游覽船穿梭于三條線路之間:拱宸橋至香積寺、武林門至拱宸橋和拱宸橋至塘棲古鎮?,F在的大運河杭州段既保持著古運河的千年韻味,同時融入了美輪美奐的現代元素。
杭州“雙世界文化遺產”的重要拼圖 綿延千年的文化紐帶
京杭大運河北起北京,南到杭州,興盛于唐宋,是世界上開鑿最早、最長的一條人工河道,綿延了2500多年的歲月,橫亙1700多公里的流域。杭州位于京杭大運河的最南端,這條河流已經成為杭州人航運的伙伴,休憩的港灣,2014年6月,京杭大運河被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遺產,杭州由此正式成為雙遺產城市。
2016年秋天,舉世矚目的G20峰會在杭州舉辦,全球記者采風的第一條線路花落運河,運河杭州段也是這座江南韻味之都給世界的一個禮物。
來自全球的記者朋友們從武林門碼頭出發,乘坐古色古香的槽坊船,駛過信義坊、富義倉,抵達拱宸橋碼頭,體驗橋西直街和博物館群的風采。
運河的前世今生:杭州的30年治理經驗
穿城而過的運河讓杭州城變得更加靈動,但隨著工業發展和人口劇增,在污水處理系統完善之前,運河所流經的1113平方公里內的工業和生活污水都排放于此,在一個歷史時期,運河曾經是令人撓頭的“污水溝”。很多拿著自拍桿和拱宸橋合影的游客并不知道,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京杭運河杭州段曾經魚蝦絕跡、臭氣熏天。
治理伴隨著重生,堅持見證了涅槃
30多年間,如何傳承運河文化和歷史文脈,重現運河歷史建筑風貌?杭州市京杭運河(杭州段)綜合保護中心是這一過程的見證者、組織者和耕作者。
從以截污、調水、疏浚等為主要治理方向到“五水共治”新模式,京杭運河杭州段經過幾輪治理,終于煥發出新的生機。
大運河綜合治理主要體現在三大歷史街區。
一是以拱宸橋為核心的北段,以拱宸橋為標志,綜合反映運河文化,展現民居街巷和近代杭城民族工業的發展歷史;
二是以小河歷史地段為主的中段,以會館文化為核心,以“一河會五水”勾畫出本地段景觀特征;
三是以江漲橋為紐帶的南段,綜合反映沿河特色的商貿文化、宗教文化及倉儲文化。
杭州市京杭運河(杭州段)綜合保護中心介紹,近年來,杭州本著“修舊如舊、最小干預”等原則,對三大街區進行了保護性修繕,被運河哺育的土地,逐漸清掃塵垢,展現出她蘊藏著的豐厚歷史文化底蘊。
2002年,杭州啟動運河綜合保護工程,通過有效的保護與恢復,形成以運河自然風景為軸線,以歷史文化街區、歷史遺址保護區和歷史文化名鎮為核心,以沿河歷史建筑、歷史橋梁和歷史遺存為重要節點的運河傳統文化長廓,展示傳統的城市空間風貌和歷史街市生活面貌。
杭州大運河遺產保護的創新實踐
保護運河,任重而道遠,杭州市京杭運河(杭州段)綜合保護中心在運河的綜合保護方面率先做出實效。
一方面,出臺運河保護地方性法規,杭州市運河綜保中心與相關單位建立部門協同管理新機制。在運河沿線城市中率先于2017年5月1日實現地方立法保護,以法律形式明確各行業管理部門職責,建立市區分級負責、部門協同管理新機制,共同推進大運河遺產保護工作。并通過“事前評估、事中監測、事后督查”全程監管,建立完善的工作體制機制,實現遺產保護管理的精細化、規范化和制度化。
另一方面,杭州成為運河沿線27個城市率先編制《杭州市大運河世界文化遺產保護規劃》,實現多規融合管控新方式。以上位規劃為指導,堅持多規融合,實現遺產保護規劃與杭州城市總體規劃、土地利用規劃銜接,整合港航、水利等專項規劃,實現一張藍圖干到底,提升運河沿線項目的管控力度和審批效率。本輪規劃更創新性地提出分段分類分級保護,構建三級圖則體系,明確管控要求,提高規劃可操作性。
再次,大力發揮宣教活動的凝聚作用,開創公眾共同參與遺產保護新局面。杭州市運河綜保中心通過舉辦遺產宣傳周、保護攝影展等大型活動,開展進社區(學校、企業)志愿服務,加大對沿河居民、學生、企事業單位的宣傳力度,提高和培養公眾保護意識,使大運河品牌影響力和公眾參與度均有顯著提升。
今日運河,不僅是南北通衢的重要巷道,也是人民休憩的理想港灣,不少市民游客評價:西湖是鐘靈毓秀的,而運河是自然生動的,這里有著最具杭州風味的景致;也有著橫亙30年,環境治理的堅守、民生承諾的踐行。
?
相關鏈接:
京杭大運河嘉興段:“岸電”送船民“清涼一夏”?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